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郭蕾)今年以来,济宁高新区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有力抓手,以“三个突出”(即突出责任落实、宣传发动、典型引领)全力盘活农村各类资源,激活各类生产要素,让党建“红色引擎”助力乡村振兴。
突出责任落实,上下联动强推进。把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全区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系统谋划、全盘统筹。区级层面,由区党工委组织部牵头,联合社发局、城乡统筹局等部门成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专班,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村级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水平”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明确重点任务、细化时间节点,确保年底前领办合作社的村党组织达到30%以上。街道层面,定期召开党工委会议研究工作推进情况,落实“一线工作法”,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进村(社区),指导帮助各村分析产业特点,明确发展路径;先后组织分管领导、有关站所负责人、“第一书记”和村支部书记赴兄弟县市区学习先进经验,积极探寻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组建方法和经营模式。村级层面,选取具备产业基础好、区位优势明显、“第一书记”帮扶等村先行先试,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可复制借鉴的经营模式;倡导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发动号召村内党员、致富能手等加入合作社,扩大合作社影响力和经营服务范围。
突出宣传发动,建章立制促规范。通过召开党员群众会议、入户宣传走访等形式对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进行广泛宣传,同群众算经济账、明白账,使群众对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有全面的认识。整合组织、经管、行政审批等部门职能,细化服务事项清单,将业务办理直接沉到村(社区)一线。同时,工作专班联合街道党工委加强跟踪指导,帮助各村健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章程,完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用好“灯塔-党建在线”“三务”公开栏目,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动态掌握合作社运行、创建情况。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兑现奖惩。目前,全区已确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1家。
突出典型引领,因地制宜巧施策。选择产业基础较好的先进村先行试点,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王因街道刘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成立益农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1180亩土地,建设560亩葡萄采摘园,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余万元,社员人均年分红2000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月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接庄街道垞河村成立福铭祥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本村及邻村土地1000余亩,种植丹参、白术、知母、黄芩为主的中药材品种,实行订单种植、定向管理、定点销售,组织社员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取得村民富裕、产业兴旺的良好效果。对其他村(社区),统一建立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信息统计台账,全面掌握领办类型和运营模式,指导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向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理念化、产品品牌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实现“建好一个党组织,办好一个合作社,发展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群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