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邹城博物馆,馆藏有两件宋代“福寿家安”铭文铜镜,八瓣菱花形,平弧弓钮,素缘。两周素弦纹圈分为内外两区,分别镌有篆体铭文,内区为“福寿家安”,中间用一“喜”字相连,外区为“清素传家,永用宝鉴”。
镜是人们生活装饰的日常用具,也是精美的工艺品,又称为鉴、照子。它以精良的制造,多彩的纹饰,丰富的铭文,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自新石器时代,历商周、汉魏、隋唐到明清,绵延4000多年,其中汉、唐分别是铜镜的鼎盛时期,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极富时代特点,特别是盛唐以后,铜镜多以花为形、为纹饰,自由豪放,清新活泼,表现了大唐帝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到宋代,经济繁荣,社会富足,城市商业的兴盛,进一步带动词曲、话本等文化形态日趋平民化。同样,作为社会文化及审美思想的产物,宋代的铜镜也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色,特别是制造技术的进步,更促进了铜镜官私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外形上更加多样,圆、方、亚、带柄等形体均具,一方面是内容上多为民间喜谈的人物、故事,纹饰简洁,美观实用,日益满足社会各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趣味。
这两件铜镜,在纹饰上装饰简洁,没有过多的图案,但铜镜上的圆圈、边缘分别凸起,间有素地的镜体、篆体的铭文,也形成了镜面起伏的效果,使得镜体更加轻盈而不失厚重,简洁而不失美观。
在造型上似为菱花的俯视图,极富情趣,外侧为盛开的花瓣,内侧圆形为层层花蕊,最里的钮为花心,远观如菱花绽放,瓣叶可辨,香气扑面。
菱是一年生水生草本,柳叶菜科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夏天开花,白色,果实硬壳,有角。因食用价值高,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菱也常为富裕人家栽植,不仅美化庭院,助兴雅趣,也具有财运、富贵的寓意。
唐宋之际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形成了盛衰相继的政治局面,也是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及外域文化交流融汇的时期,广大民众流动性强,更看重铜镜的实用和便携功能。社会经济价格的上涨,也影响了铜镜的造价,制镜作坊设法减少铜、锡材的占比,而不断增加铅的含量,形成了质地粗软、器体轻盈的特点。
以湖州、抚州、成都等区域为代表的民间铜镜制造商,也常常为迎合民众的日常需求,在铜镜造型、功能等方面更趋世俗化,如“福寿家安”“忠孝之家”等铭文的出现。
金元以降,菱花造型铜镜依然延续,有的为六菱花形,但纹饰已渐渐粗略简陋,铭文也多为吉祥之语、俚俗之言。特别是明清铜镜,除了纹饰增加了八宝和杂宝,赋予吉祥如意之外,铭文多有“长命富贵”“五子登科”“金玉满堂”,更是社会文化世俗化的集中体现。
古代流传着破镜重圆的故事,讲的是南朝陈乐昌公主与太子舍人徐德言,以破镜为信约,历经坎坷,终于团圆的感人经历。而到了宋代,铜镜的使用也扩散到寻常百姓之家。就这两件铜镜来看,造型简洁小巧、形式质朴无华,也显示了它们来自民众之家,便于日常使用的特征。
铭文中的福寿,意为幸福长寿,但幸福长寿因人而异,都是有缘由和结果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载:“盗跖、庄蹻之福寿,齐景、桓魋之富强,若引之先业,冀以后生,更为通耳”。春秋时的农民首领盗跖、战国时期楚国将军庄蹻能够有福长寿,齐景公、恒魋能够富足强大,可以理解为这是其先辈积德行善的结果,或者为其子孙后代造福兴业打基础。因此,古代的福寿理念,既蕴含了对身体健康的美好祝愿,又体现了积德行善和因果业报的心理追求。
家是容身的居所,安是指稳定无危,而家安无疑是生活的重要基础。《周易·系辞》载:“子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危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汉书·货殖列传》也说:“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由此可知,安身立家,不仅是民众乐业、甘食、美服的首要前提,更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发展强大的重要基础。安,包含安静、恬适之义。《汉书·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由此体验,家安也是一种心理的渴望,一种和平安静的心态。
“福寿家安”铭文,祈福以趋吉,祈寿以保命,祈家以定所,祈安以避祸,寥寥四字,平白无华,却道出了民众的日常心愿。
清素,本意为清淡、素净。如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家本清素,日用尤乏”,指的是生活物质的清淡、清贫。宋范仲淹《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载:“执节清素,处心雅尚”,又形容清正廉洁的品格。传家,传家事于子孙或子孙世代相传。《后汉书·郑玄传》载:“案之礼典,便合传家”,李贤注曰“传家谓家事任子孙也”;宋苏轼《再和许朝奉》诗云:“传家有衣钵,断狱尽《春秋》”。据此,清素传家,就是把清素的要求、品格传给子孙后代。
宝鉴,指宝镜,又为借鉴、引鉴之义。永用宝鉴,永远作为宝镜使用,就是要求后世子孙,要把这块宝镜世代传下去,始终坚持清素的品格。士庶之民,清贫劳苦,何而不乐?富裕之家,三代而过,夫复何求?贫也罢,富也罢,唯有清素可传家。
“清素传家,永用宝鉴”,细致品味,是一种对清贫生活、乐于平凡的现实生活写照,又似乎是经历风云、饱尝艰辛之后的真情流露。“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无论何种生活经历,回归现实何尝不是一样的生活心愿,一样的人生心态。
日常之镜,可以照妆容,正衣冠;人生之镜,可以鉴百态,立精神;历史之镜,亦可以品得失,告来者。观阅此镜,其铜色似镜照人,其形体颇富情趣,其铭文寓意深厚,可以警人、传人,又可以传家、传国,其功用可谓大也,其价值可谓宝也。
这两件铜镜的“福寿家安”“清素传家”等铭文看似俗语,但可由此鉴古今、传家国,堪称至理名言,这也是它们作为“宝鉴”的时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