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摄影 孔勇 李静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提出要用好地处孔子家乡这个优势,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近年来,孔子研究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科研立院”战略,秉持“传统文化研究要起到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的理念,通过引进儒学研究高端人才、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性和主动性,扎根儒学,潜心钻研,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推动学术研究登峰、推进应用普及研究以及促进综合研究等各方面取得可喜成绩,不断掌握更多儒学研究话语权。
立足“两创” 着力推动儒学登峰
孔子研究院围绕“四个讲清楚”,狠抓科研,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在课题申报、学术著作、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科研项目方面,深化孔子思想及儒家文化时代价值研究,科研获批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先后获批“中国曲阜儒家石刻文献集成”“世界书院研究”“中国礼图学史研究”“出土文献与民本思想溯源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传统‘八德’思想时代价值辨析研究”“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以曲阜书院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例”“传统政德思想当代价值实现研究”“习近平‘曲阜讲话’与中华文化复兴”“圣人家风研究——孔颜曾孟家学、家教、家风”“儒家文化与青少年德育价值观研究”“山东古代历史人物的政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等省部级课题29项、市厅级课题36项。学术著作方面,出版《正本清源说孔子》《孔孟正源》《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儒学精神与中国梦》《文庙释奠礼仪研究》《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等著作60部∕套,涵盖了对孔子生平与思想、孔孟思想内涵等正本清源的研究,以及儒学在新时代的应用和价值转化。论文方面,在《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孔子研究》《光明日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获得各类学术奖励32项;培养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齐鲁文化名家1人,济宁市尼山学者1人,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2人。聚焦国际儒学热点问题,通过曲阜礼乐文明研究与传播中心、孔子研究院海外儒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孔子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论语学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儒学研究中心等高、精、专创新中心,吸引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深度研究对话,形成《文庙释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礼图学史研究》《新礼乐》《论语学研究》等一批前沿性研究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影响力和引领力。目前,随着学术能力建设的持续加强,孔子研究院在早期儒学研究、儒学与历代中国研究、孔子庙等文化遗存研究、礼学研究等领域积累了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话语权,力求正本清源,厘清偏见,通过文化自知带动、确立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培根铸魂。
服务社会 把学问写在大地上
孔子研究院践行院党委“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应用成果”的工作要求,坚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干部是主导,学校是主场”的理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引领风尚,走向世界,形成一系列成果,受到各界一致好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与中国方正出版社联合出版《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系统阐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传统德目,得到了中纪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可,被列入中纪委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的推荐书目,并推出《中华八德:党员干部读本》。《为政以德十二讲》被列入领导干部学国学推荐书目。打造《中华八德》(校园版)、《齐鲁传统文化(高职版、中职版)》等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普及推广读物,将儒家思想的为政以德、“政者,正也”、德主刑辅、“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等思想与当下的干部政德教育相结合,打造孔子研究院干部政德教育精品课程。坚定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积极推进儒学“六进”工程,让传统文化落实落地,融入到现实社会中。出版了《孔子的叮咛》《儒家文化普及读本》丛书、《儒家文化系列丛书》(社会版)、《孔子文化与中国道路——孔子研究院“春秋讲坛”演讲录》等著作,为国内外热爱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了对儒家文化生动通俗的阐释。积极推动儒学进校园,孔子研究院编纂的国学教材在很多国学课堂试行,《中国传统文化》(小学到高中)被选入省教育厅指定用书,经典诵读、礼仪教育等也更多的面向中小学生展开。积极参与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依托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深入挖掘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分板块设计企业家和职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计划,编排、录制优秀传统文化研修微课视频。坚持传统文化走出去,积极推进《儒学跨文化诠释词典》(普及版)、《儒学研究高端人才文丛》等重要项目,为孔子学院总部编写教材,推出《论语诠解》英文版、韩文版,《孔子家语通解》韩文版、吉尔吉斯语版,《儒学精神与中国梦》英文版,《孔子这样说》德文版、韩文版,成为德语地区和韩国孔子学院选用的中国文化读本,在国际社会获得良好反响。
开拓视野 拓宽儒学研究新境界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孔子研究院深刻领会到文化多元开放发展的必要性,注重开展儒学与其他文明的综合性比较研究,同时积极回应时代课题,开展综合研究,开辟了儒学综合研究新境界。一方面,准确把握儒学与各区域文化、诸子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儒学与佛、道乃至与其他外来文化的关系。孔子研究院学者积极参与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教中国化研讨会、“会通儒学”传统与新时代宗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等并作大会发言。开展《中朝日越琉文庙祀典之比较》专题学术讲座,发表《相反相成——孔子、老子人生哲学的启迪》《伊斯兰教“会通儒学”的核心理念及“山东学派”的贡献》《徽州文化中的家风家训与当代创新》《谁之禅?何种味?——对“禅茶一味”的哲学反思》等文章,多角度探索阐释儒学,充分体现儒学的包容融合特性。另一方面,关注社会现实,通过“儒家廉政思想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的社会道德风尚研究”“孔子“仁和”思想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儒家文化与当代乡村治理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视野下的文化旅游”等课题,《“官本位”不是孔孟之道》《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儒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强化学科建设》等文章,回应时代关切,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作为儒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孔子研究院一以贯之,立足根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子研究院将紧跟时代步伐,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铸新篇!通讯员 宋振中 华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