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兜底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托底之网、最后防线。济宁市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扛牢政治责任,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攻城拔寨的气概发起总攻势,全力以赴打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攻坚战,让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高扬战旗,集成作战。以脱贫攻坚统揽民政工作全局,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提请市政府召开专题推进会议,全系统召开各类调度推进会议4次,动员各级民政干部高举兜底脱贫旗帜,誓师立令、全线出击。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挂帅,分管负责人靠前指挥,相关科(室、局)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兜底保障工作专班,抽调精锐力量集中办公、合力攻坚,形成统筹业务条块、整合人员力量、集约要素资源、高效决策落实的作战机制。
完善政策,筑牢防线。一是非常之期用非常之策。全面实施审批权下放到乡镇(街道),推出重度残疾人“单人保”政策,将受重病、意外影响的“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针对已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将低保渐退期由3至6个月延期至2020年底。疫情期间无特殊情形,暂停低保退出工作。二是关键时刻有关键举措。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下拨资金充实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发挥临时救助政策“救急难”作用。对需要即时帮扶的困难群众,24小时内先行救助,再按照规定程序审核审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相应救助范围。疫情期间,全市开展临时救助1931人次,救助金额245.8万元。三是特别情况当特别应对。及时应对物价上涨形势,启动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向低保、特困人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至6月阶段性扩大价格临时补贴保障范围和执行时间,发放范围在原基础上增加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标准提高1倍。截至目前,全市已发放2156.7万元,帮助18.5万人渡过难关。
活用战术,兜底摸排。实施“百日清零”“百日保零”行动,市、县、乡、村四级干部联动,走村入户摸排核实困难家庭个案情况和兜底保障需求。注重协调联动。加强与扶贫办、残联等部门单位工作衔接配合、信息共享比对,逐村逐户逐人开展贫困信息排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坚持因案施策。聚焦贫困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临时困难群体和因疫情或其他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等重点对象,根据劳动能力、经济状况等分类标识、建立台账,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及时纳入政策保障范围或提供救助帮扶服务。目前,全市已初步完成困难群众摸排核实任务,新纳入低保2894户、6179人,特困人员供养8166户、8240人。关注特殊群体。针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摸底筛查,新纳入政策保障范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83人;针对残疾人开展“两项补贴”专项排查,对筛选出的因残致贫人员进行核查,整改漏发、错发问题,确保残疾人补贴待遇落实到位;针对低保老年人,发放经济困难补贴1600余万元。
精准发力,靶向整改。建立督导调度机制。市民政局领导班子成员按照联系点制度,定期、不定期督导调度各县(市、区)民政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开展挂牌督战、重点督战,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做到压力传导到位、业务指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印发《2020年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要点》,聚焦低保政策落实不到位、临时救助不及时、不担当、慢作为等问题,深入排查、全面清理、立即纠正,推动制度机制更完善、政策落实更精准、为民服务更高效。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制定《2020年全市民政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方案》,划清廉政底线红线,通过自查整改、问题督办、线索转办、通报警示等措施,解决一批困难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倒逼干部严守纪律、勤政务实,以清廉的作风、沸腾的状态投身脱贫攻坚战。
通讯员 赵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