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帅
近年来,兖州区高度重视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坚持“一网统筹、一图呈现、一云分析,一网通办”工作理念,持之以恒地“融资源、强平台、抓规范、促双基”,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智能化、实战化运行的能力和水平,用实际行动答好社会治理兖州问卷。
突出一个“融”字
构建社会治理“一网统筹”
“我们兖州区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其中的关键和基础就在于融合,化繁为简,化多为一,握指成拳,形成合力。”这是兖州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开场语。
融合是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基础。融合什么?在多网融合实践中,兖州区政法委牵头提出“四个融合”理念,即网格融合、平台融合、队伍融合、数据融合。并以此为基础,打破原先九龙治水、各自分割的治理框架,形成全要素一体化的全科网格。
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全区划分为了930个网格,探索实施了“1+10”运行模式,组建了“1+1+Z+N”网格团队和镇街民生服务队,累计采集录入房屋17.4万座,人口信息54万余条,重点人员3万余人,重点场所2800余处,城市部件等基础信息近3万余条,实现对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等要素的“一网统筹”。
聚焦一个“透”字
实现指挥处置“一图呈现”
“透过网格地图,实时可视,兖州纤毫可见。”协助开发升级远程调度指挥系统的程序员小哥如实说。在“一网统筹”基础上,开发建设了“三维可视化大数据指挥系统”。
实现了应急突发事件的实时处置。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兖州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充分发挥三维大数据系统技术优势,对接融合天网、人脸识别系统,及时补充全区医疗卫生点的详细信息,为疫情防控工作精准施策做好技术支撑,为突发应急公共事件的处置提供了决策参考。
实现了指挥处置“实时化”。融合“雪亮工程”“天网”等4600处监控探头,借助于鹰眼、无人机、车载巡逻等科技手段,通过实时调度,一键呼叫、视频通话、同屏互动等形式,实时同步呈现网格员巡查轨迹和热力图,做到网格员精细化管理和实时化指挥调度。
用好一个“智”字
抓好社会治理“一云分析”
“这将是兖州的最强大脑。”以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抓手,运用空间地理信息、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构建了兖州区社会治理大数据分析系统,有效提升了区域内网格服务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预判、数据处理能力。
结合电子地图和可视化数据分析工具,形成了以重点人员、治安环境、校园周边、环境保护、河道水务为重点的大数据分析五大场景,及时预测预警预防,为党委政府综合施策和精准治理提供依据。今年以来,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提供预测预警类信息17条,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智力支持。
落脚一个“民”字
确保网格服务“一网通办”
兖州区在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围绕民生服务做文章,以“民生服务、矛盾化解、隐患排查、社会治理”为网格服务核心点,全力将网格培育成服务网格居民的“网管家”。
形成了“12357”网格工作法,进一步强化网格数据线上流转和事件网上办结,特别是对民生服务事项,探索了“百姓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融合了部分部门微信工作号,开通了“我要上报”窗口,明确了“八项待办事项”,梳理形成了以“上报、转办、处置、核实、归档”为核心的网格事件“五步一体”全程闭环处置流程,健全完善了以网格数据为中心的“网格云端”工作机制。
2020年前4个月,累计处置网格事件560余件(次),完成民生代办事项300多件(次),基本实现了90%以上事项“云端处置”和“平台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