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8日
首页
第01版:

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市以生态提升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综述

图为香城镇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站、香城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外观。■记者 刘建新 摄

记者感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也是群众提高幸福指数最直接的指标。这几年,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农村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后来的美丽乡村再到如今的乡村振兴,我市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观念,对农村的投入丝毫没有松懈,有的只是思想持续的重视,标准一再提升,力度不断加大。可喜的是,现在济宁的农村早已告别过去“脏乱差”的局面,处处干干净净、人人彬彬有礼,济宁的农村人开始向更深层更远处去追求。

■本报记者 张彦彦

宽敞道路,串联乡村;田野山岭,孕育希望;黛瓦白墙,韵味无穷。如今的济宁,随意走进一处村庄,都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炊烟袅袅,乡愁无限。

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实现“产业兴旺”,还要实现“生态宜居”。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围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镇垃圾分类处置、无害化厕所改造等重点工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城乡统筹、普惠全民,全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市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环境治理

让农村成为美丽幸福家园

“现在大家观念都变了,不打牌了,都爱上了跳广场舞。”泗水县圣水峪镇椿树沟村村民颜振花比一般人都早一步接触广场舞文化,是村里公认的“舞蹈老师”,自村里新建了休闲文化广场,此处便成了她们的定点培训基地。据介绍,该休闲文化广场的建设得益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广场配备了文化长廊和凉亭,还有篮球架、宣传栏和LED大屏,风景秀美,视野开阔,成了村民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以前,因为交通不便,大家总想着往城里搬,今时不同往日,住回来的越来越多了。”这几年,颜振花发现了一件“怪”事,好多在城里或者集镇买了房子的老邻居,又搬回来住了。村民们纷纷表示:“除了空气比城里好,景色比城里美,其他没差别了!”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从2016年起,我市规划建设了平原风光、滨湖水乡、滨河生态、丘陵风貌、山区景观等5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初步形成了具有济宁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组团。目前,全市已打造完成2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省级87个、市级113个,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28%。

垃圾分类

走出环境治理的“绿色通道”

6月10日,室外气温已达35摄氏度,邹城市香城镇北齐村村民刘丽丽与家人吃完西瓜,利索地把西瓜皮装到盆子里,投放到门口写着“可堆肥垃圾”的垃圾桶里面。

干净的街道,敞亮的庭院,不仅是刘丽丽家,记者发现,在北齐村,随便一家农户门口,都整齐地摆放着一蓝一灰2个垃圾桶,上面分别写着“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在俺村已经开展了两年多了,现在每家每户都已养成习惯了,像剩菜剩饭这种投到这个蓝色垃圾桶里,还可以回收利用做有机肥。”迎着炎炎烈日,刘丽丽向记者讲述起村里的垃圾分类“传统”。

2017年,香城镇被列为邹城市农村垃圾分类试点镇。而作为全国文明村的北齐村当仁不让地打起了“头阵”,率先建设了全市第一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利用站,(下转2版)

2019-06-18 ——我市以生态提升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综述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326.html 1 此心安处是吾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