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山进 通讯员 君来 新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容易感染老年人,因为老年人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较多,所以,在疫情之下,如何让老年人调整好心态,是老年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济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市级心理救援医疗队专家、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公共卫生科主任、主任医师、济宁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李武博士,谈谈疫情防控下老年朋友的心理调适应对方法。
记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击倒了不少老年人;另外,疫情防控下老年朋友相对自由的日常生活受到了较多的限制,会有一些不适应。那么,老年朋友在疫情面前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呢?
李武:根据既往的临床经验以及疫情暴发后的反馈信息来看,面对疫情,老年朋友相对更为脆弱,心理状态更容易受到影响。常见的心理反应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过度紧张、焦虑、压抑、敏感:表现为①整天惶惶不安,担心疫情会持续,害怕自己或家人会被感染,出现心慌、胸闷、多汗等不适;严重者感觉很压抑、沮丧,易急躁、发脾气;②变得敏感,听到或看到一些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就紧张,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如出现咳嗽便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频繁测量体温,过度清洁和使用消毒用品等;③部分人会出现入睡困难或早醒等睡眠问题。
另外一种情况与上述情况恰好相反,就是满不在乎,侥幸的心理:认为自己平时身体状况还不错,危险离自己很远,不听从别人的劝说,随意外出,甚至外出时不愿意戴口罩。特别是随着大部分省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的胜利,这种侥幸心理可能会越来越明显。
记者:疫情防控下如何做好老年朋友的心理调适呢?
李武:首先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面对突发的公共灾难事件,人们出现一些心理、生理与行为反应是正常的,特别是老年朋友,常合并一些躯体疾病,机体免疫功能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所以,更容易有心理危机感。
作为子女、年轻人需要做到或者帮助老人做到以下几点:
①给予理解、接纳及支持。
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责怪他们,要多给老人一些时间去适应环境的改变。
②引导老人多关注官方新闻。
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盲目的乐观。
③培养积极乐观、理性的心态。
正视现实,对疫情采取接受的态度,积极应对;正确看待疫情,坚定必胜的信心。
④科学防控。
帮助老人多了解一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普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室内多通风,尽量不出门,如果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
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
⑥做好健康管理。
如果发现自己存在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可以试着采取接纳自己的情绪,转移注意力、与亲朋好友进行沟通交流、放松训练等方式进行排解。如果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的指导。
目前正值冬春交替季节,温度变化较大,老年朋友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若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冷静对待,到定点发热门诊寻求诊断和治疗。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待老年朋友的将是:青山依旧在,夕阳持续红!
【专家简介】:
李武,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公共卫生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济宁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济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市级心理救援医疗队专家。擅长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与依赖以及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兼职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老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委员,济宁市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为多本杂志的审稿专家。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参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精神病学》及精神医学规划教材《老年精神病学》、《精神药理学》等著作10余部。先后获 “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济宁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济宁市青年科技奖”、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获科技进步奖10余项。
济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援助热线:
0537——12355
0537——3165837
心理援助专家24小时守候,聆听您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