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3日
首页
第01版:

兖州:“蒲公英”夜堂树文明新风

■本报记者 唐修岳

“蒲公英”夜堂,也叫“端信”夜堂,是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的志愿服务品牌,旨在利用茶余饭后及节假日时间,为百姓提供管用实用的专业知识及服务。兖州区志愿者在“蒲公英”夜堂共开展各类活动100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到4万人。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循着朗朗的读书声,1月19日,记者来到颜店镇翟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蒲公英”夜堂,此刻孩子们正在老师陈西明的带领下抑扬顿挫地吟诵《论语》。一吟一诵之中,孩子们不仅领略了古人的智慧,更懂得了许多知识。

课堂间隙,陈西明告诉记者,他是翟一村人,现在的工作是一名外卖骑手,经过自己的打拼在城里买了套房子。随着生活水平的越来越好,他思量着想为家乡做点事。后经村支部书记介绍,成了一名蒲公英夜堂的老师。陈西明自幼热爱传统文化,在给孩子们讲授时会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悟,经总结归纳后融入自身经历之中讲给孩子们听,以便于让孩子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道理。“‘蒲公英’夜堂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孩子们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采访时,陈西明表示,现在他每周都会来到这里给孩子们上课。

陈西明的故事还只是兖州区开办“蒲公英”夜堂的一个缩影。眼下,随着“蒲公英”夜堂号召力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了其中。他们自愿集结成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各类活动,让文明实践活动形式上更多样,内容上更丰富,吸引辖区越来越多群众参与进来,让新理论、新思想、新榜样等精神文明内容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在大家的眼中,这些“蒲公英使者”走上讲堂是老师,走下课堂是群众的贴心人。定期在“蒲公英”夜堂宣传公益献血的魏广志,献血21年,积极参与公益事业。2019年7月,兖州一名市民患病急需“熊猫血”,魏广志第一时间在微信群发布信息,寻找献血者,找到后又开车接送,使患者转危为安。

每个周三晚上七点半,自办“蒲公英”夜堂的兖州视防协会会长刘春艳准时拿上教案,快步走进课堂给满屋子的孩子们讲授眼保健知识。漕河镇前曹庄村的韩淑花专门带着孩子来听课,由于家庭经济问题,孩子即便视力有问题也一直拖着没配眼镜,刘春艳得知此事后,主动帮助孩子配了眼镜。“孩子戴上春艳老师给的眼镜,眼前明亮了,听课后,俺心里也亮堂了。”韩淑花欣慰地说。

目前,“蒲公英”夜堂品牌已入选济宁市首批可复制推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行列,2019年9月,被济宁市推荐为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2019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试点县。“通过‘蒲公英(端信)’夜堂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阵地,我们大力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向上向善,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兖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武云飞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继续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试点为契机,让蒲公英播撒兖州大地,让‘蒲公英’夜堂成为群众的温馨家园。

2020-01-2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8638.html 1 兖州:“蒲公英”夜堂树文明新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