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8日
首页
第02版:

(上接1版)

创新引才方式

助推发展新引擎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前全国各地“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人才储备将成为一个地区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2019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开展了校园招聘。2019年年初,我市人社部门深入到全市“十大产业”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项目入库企业、“510”企业,开展紧缺急需人才需求调查。根据需求情况,分产业、分专业编制了《2019年度济宁市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同时,改变过去大呼隆、“一窝蜂”招聘方式,采取小分队、一对一方式,为企业定制招聘线路,精准开展“项目专场”“行业专场”“企业专场”校园招聘。我市还利用春秋两个招聘阶段共组织504家用人单位赴各大高校举办了儒学人才专场、如意集团纺织服装专场、信息产业专场等23场招聘活动,达成意向4628人,是2018年的2倍。

针对事业单位常规招聘存在的不足与弊端,2019年我市创新实施事业单位“优才计划”,面向博士及“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等高端人才,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更多优秀人才“引得来”。在简化程序上,取消笔试环节,取消报名比例限制;在组织形式上,变过去“一年一招”为“一年多招”,面试由引才单位自行组织,不再限定结构化面试,形式不拘一格;在录用安置上,面试成绩超过合格线的,可在引才单位中双向选择,调剂安置,因工作特别需要,引才可不受编制限制,单位超编的可从“人才编制蓄水池”中统筹解决。2019年,我市分2批引进人才1111名,其中硕士以上研究生897人、占80.7%,较2018年同期引进同层次人才增长了5倍多。

创新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市,我市率先出台《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管理办法》,鼓励各类人才通过创办企业、技术入股、创意合作、提供服务等形式参与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市共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105名;引入项目63个,落地资金(或协议资金)2.72亿元。

在持续优化人才服务方面,我市人社部门认真落实《济宁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建立了“圣地人才一卡通”制度,高层次人才持“圣地人才一卡通”,可以享受医疗保健、生活安居、配偶就业等23个方面的“定制服务”。目前,共为384人发放了“圣地人才一卡通”。

聚焦四项重点

推进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在过去的一年,我市全面实施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六大专项行动计划,大力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一次办好”改革,不断深化再造服务流程,深入开展评估问效,努力解决企业办事的“难点”“痛点”“堵点”,持续推动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提档。

聚焦“集成、同权”,以政务服务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审划转事权对等一致,市级划转226项事项、县级评价划转170项事项,“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平稳运行。高标准完成市县镇三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和流程再造,推动审批流程不断优化、审批材料不断精简、审批时限不断压缩,政务服务效能实现大幅提升。不断拓展“市县同权”实施范围,在巩固行政审批“市县同权”的基础上,分批有序将行政审批办理相关联的行政确认、公共服务等纳入“市县同权”改革,强化县域审批服务“全链条”办理能力,尽可能地将事项办理在同一层级完成,避免企业办事市县“两头跑”。2019年,全市共办理各类“市县同权”事项53万余件。

聚焦“简化、优化”,以审批服务提速增效优化营商环境。从投资建设项目和企业关心关注的企业开办入手,通过大力实施“一门”“一窗”“并联”“闭环”改革,推行“就近办”“多点办”“帮您办”“一链办”举措,再造审批服务新流程,实现了审批服务提速增效。为企业开办打造“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的闭环审核流程,实行关键环节管控,以分钟计时,约束银行、税务、刻章公司等政企办事时间,最大程度压缩时间,全市企业开办均实现了1环节、0材料和1个工作日办结,企业住所名称变更、章程备案、经营期限变更实现即时办结。

聚焦“一云、一网”,再造数据共享新模式,以“网上办”“掌上办”“零跑腿”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构建“一云”“一网”线上政务服务新平台,依托政务服务网实现了临时户外广告审批、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和城市建筑物、设施上张挂张贴宣传品3个事项“无纸化”申报。建立“审管互动平台”,实现审批信息与监管信息的及时共享,不断增强审管互动的精细化、高效化。任城区“互联通+”助推“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推行了“网上申报、在线缴费、证照邮寄”不见面审批模式,被省政府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

聚焦“便民、高效”,以政务服务迭代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企业办事“不求人、有尊严”“办得快、办得好”为目标,持续推动政务服务部门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全流程精准化“店小二”“保姆式”服务。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全市2102项证明事项取消603项。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为目标,编印了《企业政务服务一本通》,市县为民服务大厅全部设立了惠企服务专窗,搭建涉企政策“一网通服”平台,市县全部实现向新开办企业赠送免费印章,太白湖新区、济宁高新区、金乡县创设惠企服务“大礼包”,免费赠送四枚印章和惠企政策汇编等。一年来,全市涌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像曲阜市的“马到成功”、邹城市的“邹到服务”,嘉祥县的“一次办好嘉速度”和任城的“仁诚服务,一次办好”。 2019年,市为民服务中心延时服务累计1478人次、549个小时,免费邮寄办件约3.1万件。

2020-01-18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8069.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