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吃完年饭,父亲给我两毛钱,高兴得一跳老高,一阵风跑到大队部隔壁的经销店买鞭炮。年饭什么滋味根本不知觉,只觉得放鞭炮就是过年。
心里很早就惦记着那两毛钱,总觉得日子过得太慢太慢,天天掰着手指计算过年还有多少天。后来才知道,父亲给那两毛钱叫做“压岁钱”。除了父亲给过压岁钱,没人给过。
我儿子小的时候,每年吃完年饭,我都要给他10元钱,儿子拿着去逛街,买书、文具、玩具,看录像,打游戏。
现在给晚辈的压岁钱,用红包包起来。给压岁钱,叫发红包。吃完年饭,我都要给孙子、外孙每人包500元钱。
现在的红包 不仅数量在急剧增长,而且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先是父母给,再是爷爷奶奶给、姥姥姥爷给、姑姑给、舅舅给、叔叔给,甚至还有爸妈同学给、同事给、朋友给……。不论谁给压岁钱,三十五十已经拿不出手,三百五百才算正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些闲钱,又要显示祖辈风范,给个千儿八百也是司空见惯。
一个春节下来,很多小孩数千元乃至数万元的红包不足为奇,以至于很多家长都为这笔钱的储存管理而伤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