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帝恩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池瑜表示,晁岱双对行书、草书、楷书和隶书均有一定的造诣,行草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晁岱双研习书法过程中,悟王羲之妙造自然、行云流水之道,得王羲之妍美绚丽、圆熟雅致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书法艺术创作。
“他创作的《行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沉密神彩,如对至尊。”陈池瑜说,晁岱双在书写“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等内容时,心无旁骛,神情聚会,寓行书于端庄雅静之中,行笔稳健,丰神多力,深得《兰亭序》之法度。由此可见,此作品是书写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之佳作。
而晁岱双创作的行书团扇《圣教序局部》,行书《咏梅绝句七首》,点画提按流光溢彩,筋骨肥瘦,要妙入神,可谓当代行书创作之神品。晁岱双的行书创作,则是出水芙蓉,自然成章,用唐代司空图《诗品》中“自然”之品的特征来形容,“与道俱往,著手成春”。晁岱双的行书,“爽爽有一种风气”,呈现一种清俊明朗、潇洒古淡的气韵之美,东晋之风流,宛然在眼前。
晁岱双对草书的临习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东晋今草方面,将行书的运笔结体带入草书创作之中,避免狂草,而朝行草方向发展,发挥自己行书之特长,形成行草之个人风格特点。
“他创作的横幅《楷书诸葛亮前出师表》,洋洋七百余字,一气呵成,字体宽博,点画清丽,线条饱满,章法规整,婉媚之中见精神,整篇似金玉之声,显浩然之气,呈忠良之性。他创作的《楷书扇面道德经章句》及《楷书扇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字字珠玉,掷地有声,圆润娴熟,皆入能品。”
楷书创作,乃今人学书颇见功力之试金石。晁岱双临习楷书,取隋《龙藏寺碑》之浑穆遒劲、欧阳询《九成宫》之力挺刚直,特别是禇遂良书《圣教序》《孟法师碑》等传世作品,笔画细劲、字形方扁,提按顿挫、婉媚流畅。此外,晁岱双还对宋苏东坡、元赵孟頫、明董其昌的行楷也进行探讨,吸收各家长处,创作楷书新作。
晁岱双曾为某国家机关创作丈二整张大幅《隶书杜甫·望岳》。陈池瑜表示,这幅作品“行气如虹,行神如空,其隶书的豪放风格,表现出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巍峨雄伟特征,整幅作品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晁岱双书写的隶书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行文摅雄古,遵道立高岩”,运笔稳健粗犷,波磔有力雄放,作品沉稳厚实,给人“铁肩担道义”之感,观赏他的隶书,顿觉豪放之气,吞吐大荒,千钧之力,弥漫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