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相继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体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 绘就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吹响了冲锋奋进的号角,“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时代号召已成为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最强音。全市上下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定力、持续发力、不懈努力,化危为机、寻求突破,切实推动济宁高质量发展。
2019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构建“1+233”工作体系,顶压负重,奋勇前行,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一年来,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新旧动能转换已全面起势,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极大拓展了未来发展空间,三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形成了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济宁正在出现一些趋势性、关键性的积极变化。来之不易的成绩,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信心与决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决战决胜之年。当前,济宁经济发展仍处在深度调整期、瓶颈突破期、动能转换胶着期。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既要清醒认识面临的压力困难,又要认识和把握好当前的有利条件,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应当看到,我市面临的压力主要表现在:稳增长压力、生态环保压力、要素制约压力和风险防控压力。在稳增长方面,我市传统产业“量大势弱”,新兴产业“势强力弱”,支撑性引领性的产业、企业、项目不多。同时,还存在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投资能力和意愿减弱,民营企业发展还面临不少隐形壁垒等问题,实现稳增长目标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在看到困难和压力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面临的有利条件。一方面,政策效应持续放大,中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重大战略强力支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我市叠加发力,省委省政府对我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文化“两创”迎来新机遇。同时,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产能快速“出清”,产业转型升级和“四新”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动能正在形成,高质量发展已具备扎实基础。改革开放红利加速释放,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明年全面推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将成为最大的“生产力”。特别是我们通过持续抓干部执行力、抓产业项目、抓“双招双引”,各级干部激发出创新创造的活力和破难攻坚的勇气,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根本所在。
“危”与“机”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全市各级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始终坚持思想解放、政治引领,始终坚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底线思维,既看到压力,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始终坚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提高执行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全力克难攻坚、化危为机,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