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利民
本报通讯员 张恒宇 刘玉华
张艳青是金乡二中高一语文教师,也是一名“二胎妈妈”,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生育较晚,两个孩儿年龄间隔仅1岁6个月。大的四岁,小的两岁半。不巧的是,她和孩子父亲均来自外地,工作也都相对繁忙,孩儿在最需要人的时候,却鲜有时间照顾孩子。加上双方老人身体原因,也不能提供相应帮助。育儿的艰辛,难与外人道。目前,两个娃儿虽已“入园”,白天“全托”还好,但是一到晚上,张老师要去学校看晚自习或者开会时,孩子则成了无人陪伴的“小可怜”。
正在她一筹莫展之当口儿,学校新设了“妈妈小屋”,凡是哺乳期的女教工,如有需要,均可申请使用小屋。“妈妈小屋”里“妈妈味道儿”十足,环境是精心布置的,空调、饮水机、儿童爬行垫、各种玩具等一应俱全。
活动场所有了,但孩儿们毕竟年幼,无人照看可不行。这时,素来被大家称呼为“金乡好人”的田素金老师,主动提出让他爱人晚上过来帮忙照看孩子。于是,田老师的爱人白天上班,晚上帮别人照看孩子。“金乡好人”的夫人,一下子成为“二中好人”,也成了孩子们依恋的“临时妈妈”。
这个爱意满满的小屋,便成了孩子们的 “快乐小屋”、妈妈的“放心小屋”。女教工们纷纷表示,“学校关注女职工需求,管理非常人性化,让我们觉得非常温暖,也增加了干好工作、教书育人的干劲。”
金乡二中校长曹静告诉记者:爱是教育的主题。“妈妈小屋”的设立,目的是通过解决教职工的困难,突显学校这个这个大家庭的温馨,这也是学校的“和美”理念在教职工层面的体现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