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有 5000 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而承载中国历史文化的地理空间是广袤复杂的。在一个辽阔的地域上,由于地理环境、人群构成、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等诸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也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景观。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是丰富多彩又浑然一体的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不同个性特质、各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地域文化的发展既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品牌,已成为增强地域经济竞争能力和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的悠悠长河缓缓流逝,书写了济水之滨数千载的古老文明;圣人的深邃思想光耀千秋,激荡着东方圣地两千年的智慧光芒。
济宁,一个坐落于山东省西南部的古老的东方圣城,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享誉世界。济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诞生于此,在这里修德抚民,倡导礼乐;炎帝神农氏在这里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滋味;少昊、颛顼、虞舜也在此励精图治。
这里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春秋时期的五大圣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的故乡。至圣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收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亚圣孟子,承儒家之风,言“民贵君轻”。颜子、曾子、子思子也都是儒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
这里是运河文化的兴盛之地,“一条大运河,千里碧水流,帆船首尾衔,都过济宁州”。运河的开通和兴盛使得济宁“南通江淮,北达幽燕”,形成了灿烂的运河文化。元、明、清时期管理运河的最高机构——运河督署衙门就设在济宁。南旺运河分水枢纽工程堪比都江堰,毛泽东称之为“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这里更是多元文化的汇聚融合之地。英雄好汉聚梁山,一部《水浒传》让忠义豪放的水浒文化名扬天下。巍巍宝相寺,被誉为“北朝最初名胜,东土第一道场”。千年兴隆塔,“翠色独凝洙水,风声遥应岱峰”,是佛教文化的一颗明珠。烟波浩渺的微山湖,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红色革命文化激荡着今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两个中国诗歌史上最耀眼的名字,也与济宁有着不解之缘。诗仙李白寓居济宁多年,诗圣杜甫也在此留下众多诗篇。李杜文化,让古老的济宁文化于厚重之中更添几分悠远绵长。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圣地——这就是济宁,一个多元文化交相辉映、融汇创新的东方圣城、魅力之城。这里以文化人,文以载道;这里山水交融,相得益彰;这里倡导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站在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历史悠久的济宁,如今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倾力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逐步将济宁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新时代的济宁,将牢牢扎根于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改革创新的精神、更加开放的胸怀,在加快转型振兴中,海纳百川、走向世界,重现一座厚重的千年古城,活化一段繁华的运河盛世。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借《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济宁》之翼,济宁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和人文色彩,以及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远景蓝图得以生动展现。希望广大读者通过这本书,了解济宁,关注济宁,走进济宁,感受济宁,爱上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