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7日
首页
第04版:

为民服务更有温度 民生幸福更有质感

——2019年全市民政工作综述

2019年,全市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推动全市民政事业改革纵深发展。第六次全市民政会议胜利召开,市委书记、市长专门作出批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设中期验收获得山东省唯一优秀等次,举办2019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座谈会、尼山文化养老论坛;金乡县民政局被确定为全国低收入人群经济状况研究项目试点,兖州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被表彰为全市唯一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济宁高新区社区治理经验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中国城乡社区治理蓝皮书。市民政局被民政部、人社部表彰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关心国防建设十佳单位、全省抗灾救灾先进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党建统领作用更加突出

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发挥党建对民政业务的统领作用,确定以党建为统领的“2+3+7”工作思路,制定党建文件35个,党组会议研究部署党建工作30余次,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考核。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统筹推进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组织举办学习研讨3次、民政大讲堂3次、专题教育10余个,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对10个在职党员支部和2个离退休党员支部进行换届选举。认真履行意识形态领域领导责任,坚持做到“四纳入四同步”。把消除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作为党风廉政建设重点,狠抓《问政山东》《问政济宁》和市长公开热线、政风行风热线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部署开展了民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取得了扎实成效。主动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从社会各界聘请15名“民政监督员”。对20项纳入省、市考核的重点工作实行挂图作战,配套建立“蓝黄红”督查专报制度,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提升了民政干部的执行力。

兜底救助保障坚实有力

做好兜底脱贫工作,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四连增”,分别达到每人每月580元、435元,全市投入救助资金7.4亿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6.3万名、特困人员2.2万名,实施临时救助4691人次、低保家庭大学生救助2875人次。提高综合救助效能,全面建立低保家庭困难指数评估机制,社会救助家庭核对领域扩大到13个部门19项数据,低保对象信息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示,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低保、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审批权全部下放至乡镇(街道),救助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压缩幅度46%。做好特殊群众保障工作,推行农村困难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制度,为6.5万名低保老年人发放每人每月80~200元的困难老年人补贴,为6000余名高龄、空巢、困难老年人提供每人每月30~50小时居家养老服务。残疾人“双项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5~100元,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41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6.31万人。

养老服务事业提质提速

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设,圆满完成政府为民办实事任务,31个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建成50个社区老年人食堂,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养老院实行“公建民营”,完成139处乡镇(街道)敬老院改厨改浴改厕,新增养老服务床位5074张,建成各类养老设施1131处,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8张,总量和均量居全省前列。落实土地财政支持和税费减免政策,采取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途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全市建成民办养老机构71家,占机构总数的36.2%。深化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对203家养老院实行星级评定、挂牌运营。市、县建成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7个。全市57家养老机构开办或内设医疗机构,所有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嵌入式”发展或签订合作协议,医养结合床位达到12181张。大力发展文化养老,在全市100个养老机构设立 “国学书屋”,评选“孔孟之乡”敬老使者100名、孝养模范51名,联合求是《小康》杂志社研究制定市、县、乡、村四级文化养老指标体系,举办2019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座谈会、尼山文化养老论坛,叫响“儒乡圣地·孝养济宁”养老服务品牌。

儿童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机构养育、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400元、920元,困境儿童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500元,保障孤儿1128名、困境儿童2725名,7947名农村留守儿童纳入关爱保护范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03名。首次启动“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为95名孤儿发放95万元助学金。举办“精准扶贫暖人心、传递大爱正能量”公益救助活动,127名患病儿童得到救治。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推进

开展村级自治组织“回头看”和涉黑涉恶线索排查,调整村委会成员275人,整改48个村务监督委员会违规兼任问题,清理77名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的村干部。出台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等方面的制度文件,积极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和民主协商,成立了副市长任组长,组织、人社、民政等35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市、县明查暗访132个乡镇(街道)396个村(居)。印发《济宁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任城区、曲阜市被评为全省城市社区治理实验区,高新区被评为全省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在任城区的28个城市社区开展“一窗受理、全科服务”试点。开展首届济宁最美村(社区)评选活动,评选推广宣传30个最美村(社区)。

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联合组织、行政审批部门召开全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会同行政审批部门建立审管衔接机制,全市社会组织数量达到3653个,其中市管社会组织666个。投入360万元的市社会组织公益园建成使用,开展了“红帆领航社会组织红七月”等活动。建立局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社会组织工作制度,直接联系服务7家异地商会、10家重点协会和民非单位。引导全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投入资金4645.63万元,参与人员3.87万人,11.79万名困难群众受益。

慈善社工工作成效明显

成功召开市慈善总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完成第二届理事会换届工作。全市募集慈善款物4.37亿元,投入慈善款物3.42亿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1.35万人(户)。恶性肿瘤医治“药品援助”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援助药品扩展到9种,援助2527人(次)、发放药品价值4944.16万元。壮大社会工作和志愿者队伍,全市持证社工1528人、专业社工机构23家,在全省率先设立和谐使者工作站65处,全市实名认证志愿者139万人、占常住人口16.67%,启动“让社区更美好——和谐使者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联合中华志愿者协会在泗水县开展双向扶贫“六下乡”活动。

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更加规范

全面建立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免除四项基本殡葬费用4000余万元。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市“两办”出台《关于倡导移风易俗推动绿色殡葬建设的实施意见》,建成县级公益性公墓建设5处,组建农村红白理事会6482个,开展了“百场移风易俗戏曲进乡村”活动,移风易俗、绿色殡葬渐入人心。深化“警民同心·让爱回家”寻亲救助活动,通过“人脸识别”帮助104名流浪乞讨人员返乡。推动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出版《济宁市地图》《济宁市城区图》《济宁市地图册》,完成城区15条道路命名更名、重新确定起止点。开展“印证济宁”地名宣传活动,筛选70个红色地名和130个老地名,邀请西泠印社、山东印社等专家,通过金石篆刻形式展示地名文化。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串串数字背后,连着千家万户的民生冷暖,也是济宁民政人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交出的2019年民生成绩单。2020年,全市民政系统将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创新思路,积极作为,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推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民生幸福济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9年10月31日,联合《小康》杂志社举办2019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座谈会和尼山文化养老论坛。

2019年8月23日,举行2019年“朝阳助学”慈善助学金发放仪式。

2019年5月22 日,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养老院公建民营启用。

2019年12月19日,首届济宁最美村(社区)颁奖典礼。

2019年10月17日,市民政局组织党员干部到尼山区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红色革命教育。

2019年8月7日,组织国防教育活动。

2019年5月31日,举行“精准扶贫暖人心 传递大爱正能量”大型公益济宁行活动,为患病儿童进行现场筛查。

2019年6月6日,市民政局在市社会福利中心举办“粽叶飘香 情系端午”关爱老人孤残儿童活动,与集中供养的“三无”老人和孤残儿童一起欢度佳节。

2019年8月11日,利奇马台风期间,市民政局干部率队奔赴一线检查乡镇敬老院防汛情况。

在县市区开展“移风易俗进乡村”巡回演出。

2019年9月24日,市慈善总会联合中福在线义工团开展重阳节活动,为敬老院老人发放了毛衣、提包等生活物品。

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2020-01-07 ——2019年全市民政工作综述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7067.html 1 为民服务更有温度 民生幸福更有质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