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逊
本报通讯员 姚光辉 薛海波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制造业强市’目标,对深化推进‘1+233’工作体系、大力实施‘十大行动’、凝心聚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作出具体安排部署,为我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近日,嘉祥县委书记周生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周生宏说,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嘉祥县以“项目落实年”为抓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中国有机颜料基地等5个项目入围省第二批优选项目,益大新材料、世纪阳光科技拟认定省第三批瞪羚企业,通过“中国手套名城”复评,获批山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经验做法入选首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荣获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标杆县”。
嘉祥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低,产业集聚度不高,立县大项目好项目少仍是发展的最大短板,发展不充分仍是最大的县情。对此,周生宏表示,新的一年,嘉祥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不动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六稳”导向,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产业培育,加强平台建设,补齐短板弱项,强化要素保障,严控风险隐患,夯实基层基础,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五大嘉祥”建设新局面。一是加快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行动,新兴产业重点打造有机颜料、高端针状焦、日化用品、新能源储运装备、装配式建筑五大产业基地。传统产业编制技术改造、转型升级路线图,启动规划建设水泥制品、石材加工、木材加工产业园,引导现有企业整合重组、规范入园。深化提升“510”企业、“6501”培育工程,启动“链主”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企业“雁阵培育”,加大“准四上”企业扶持力度,集聚资源要素打造企业第一方阵。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天瑞医药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金康医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壮大青山精品示范街等夜间经济示范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持续打响“嘉祥豆种”品牌。积极开展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创建,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二是建优建强各类平台载体。坚持把城区作为聚纳优质生产要素、招引高端人才的最大平台,紧紧围绕“一城三区”总体格局,提速推进人民医院新院区、银泰广场等功能性项目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加快推动城区扩容提质。把园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按照“一区三园”功能定位,加快实现“多规合一”,推动园区资源科学统筹、集约利用。化工产业园完成园内村庄搬迁,全面推开5G网络和智慧园区建设,临港产业园加快完善给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高铁产业园着力推进万兴路等路网建设。坚持把创新平台作为支撑产业发展的“最强大脑”,深入实施“一区一业一所”创新引领行动,探索设立投资基金,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努力实现技术、项目、人才精准对接。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夯实永续发展基础。深入开展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用好税收、金融等差别化政策,完成低效企业出清任务。突出抓好重点税源监管,强化财源培植,优化收支结构,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兜住“三保”底线。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新,深化流程再造,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
周生宏说,嘉祥县按照“项目落实年”“重点工作攻坚年”的要求,梳理确定了2020年全县“三重”项目清单,调整完善挂图作战和分线推进工作机制,抓好手续办理、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确保一开春就能形成大干场面,实现“开门红”。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强化党建统领推进“双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不断深化农村党组织“三力”提升工程,高标准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