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逊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做好2020年的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董宏在接受采访时说,“下一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金融增活力、强支撑、保稳定重要作用,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据介绍,2019年,全市金融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全市新增证券、保险机构各2家,市级银证保金融机构分别达到27家、19家、68家,各类地方金融组织达到95家。截至2019年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080.88亿元,比年初增加539.97亿元,增长15.25%。累计完成改制企业1508家,是省定五年规模企业改制任务的126.72%。新三板、齐鲁股交挂牌企业新增3家、103家,新增家数分居全省第2位、第3位;境内外上市企业、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分别达到13家、33家、356家。金融风险防控取得初步成效,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专项行动,不良贷款较年初实现“双降”,金融形势总体平稳。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日益复杂的金融工作形势,我市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风险防控任务仍然较重。”董宏表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新的一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紧盯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举措、加大力度,努力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现代金融产业实力。加大金融机构招引力度,服务助推金融中心规划建设,优化现代金融产业布局。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推动农商行、村镇银行坚守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市场定位,向县域和农村延伸服务。引导地方金融组织健康发展,增强规模实力,提升抗风险能力。二是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扩大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坚持市级对接与县级对接相结合、集中对接与专题对接相结合、线上对接与线下对接相结合,推动政金企合作对接常态化。完善企业金融顾问制度,搭建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平台,助力企业融资发展。鼓励银行机构设立小微、科技等专营部门和特色支行,发展知识产权、股权等抵质押贷款以及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产品。大力推广“银税互动”“无还本续贷”“人才贷”等融资服务模式,发挥应急转贷基金作用,缓解企业还贷续贷压力。三是聚焦改制挂牌上市,保持直接融资稳步增长。巩固扩大改制工作成效,及时将优质完成改制企业列入全市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建立多级联动培育机制,加大对入库企业的培训辅导力度。以重点企业为突破口,深入实施 “510”企业培育工程,加快企业上市步伐。落实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扶持政策,减轻企业改制挂牌上市负担,提高对接资本市场积极性。四是聚焦金融风险防控,全力做好稳金融工作。加强工作协同配合,凝聚政监金企工作合力,以稳促进、以进固稳,保持全市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完善地方法人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支持银行机构多措并举处置不良贷款。丰富完善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措施,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扎实推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金融安全知识和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持续净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落实县市区政府属地责任、风险企业(银行)主体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综合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