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逊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市经济社会创新转型持续发展吹响了号角、指明了方向,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勇表示,2020年,市住建局将以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围绕市委、市政府深化推进“1+233”工作体系部署和新发展理念要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项目和建设上求发展,在质量和效率上求突破,在作风和纪律上求转变,全面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李勇表示,下步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全力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围绕中心城区“一二三四”重点建设任务,全力抓好涵盖园林绿化、水系治理、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各项工程的14个中心城区城建重点项目。深入实施城市疏堵保畅专项行动。启动实施共青团路北延、崇文大道上跨宁安大道等项目,打造城市连续流主干道。完成主城区内环高架主体建设,建成通车王母阁路跨线桥,打通滨河大道、车站西路西延等39条断头路,新建公共停车场19处、新增停车泊位3800个以上,全面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全面完成省“十三五”期间建设40公里综合管廊、建成海绵城市示范片区及示范项目等重点任务。二是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启动新一轮住房改造提升计划。以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试点市为契机,高标准改造67个老旧小区、2.57万户、226.7万平方米,全面完成16个省级试点项目改造,让更多的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确保顺利完成省下达的6037套开工任务,力争早日让回迁居民搬进新楼;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力度,开工建设公租房302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10户,完善住房租赁监管平台,加大住房租赁市场培育力度,重点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让更多困难群众“居者有其屋”。三是大力推进住建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建筑业。完善济宁市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运行机制,继续加大“红黑榜”曝光力度,完善奖惩机制,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环境。制定出台《关于优化建筑业营商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十二条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严格落实企业减负、降税减费、创新扶持等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培育行业发展龙头。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力争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5%以上,创建2个以上国家“鲁班奖”或“国优工程”,力争建筑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将建筑业打造成为城市的“硬核产业”。提升房地产业高品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严格落实“因城施策”和“三稳”要求,建立房地产市场信用评价体系,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捂盘惜售、虚假销售”等违规行为,坚决遏制投机炒房,确保2020年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同时,高标准编制《济宁市住房发展规划》,全面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积极推广住宅全装修和成品交房,探索“房地产+公共服务设施”新开发理念,整体提升房地产品质档次。四是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提档升级行动,抓好乡镇驻地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完善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11个省级美丽村居试点村建设,打造具有济宁特色的样板典型。推进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对20万户热源侧用户实施清洁取暖改造,确保让70%以上村庄的群众过上“暖冬生活”。加快建立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公厕新改建,确保明年底前全面完成300户以上自然村农村公厕改建任务。五是切实强化“住建为民”品牌建设。按照“小切口、具体化、可操作”原则,开展物业问题分类整治提升。出台物业管理办法,持续加大建筑工地质量、安全、环保督导的高压态势,争取做到质量零问题、安全零事故、环保零短板。同时,大力实施“气化济宁”和“城市热化”工程,加快燃气老旧管网改造进度,明年新增管道天然气1万户、集中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