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4日
首页
第01版:

提供有力资源保障和生态支撑

——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庆峰

■本报记者 孙逊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0年全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和重点任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立足济宁资源实际,建立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超前谋划、超前部署,靠上服务保障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资源保障和生态支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庆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王庆峰介绍,目前国家和省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变化,特别是《土地管理法》施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土地征收制度、“增减挂钩、增存挂钩”、土地指标分配方式改革等新政策、新措施陆续出台,对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构建等,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我们将围绕“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两大任务目标,加快构建国土“一张图”优化空间布局,坚持存量挖潜、争取新增“两个结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突出保护优先、节约高效、改革创新“三大导向”,统筹耕地、矿山、森林、湿地“四类要素”加大保护资源修复自然力度。

王庆峰表示,一是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切实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难题。围绕科学精准、快速高效做好服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重大项目土地保障工作专班,细化保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编印土地 “政策一本通”、“一次办好服务手册”。建立县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制度,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确保每一个问题推进有节点、落实有人抓、责任有人扛。全面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标准地”出让改革,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建立急需用地项目储备库,土地指标不搞平均分配,重点保障新旧动能转换、教育、公益性养老、乡村振兴等大项目、好项目。

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盘活力度,深化以地控税以税节地工作。大力实施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探索项目建设投融资、土地指标开发和交易等市场机制,鼓励市土地发展集团发挥资本优势,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资金渠道多元化的良性工作机制。坚持市场主导,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秩序,有序推进土地二级市场建设。二是加快形成国土规划“一张图”,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空间格局。统筹解决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碎片化、村庄布局散乱、建设用地粗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完成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建设完成《济宁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期)》《济宁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形成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济宁特色、高点定位”理念,提高规划项目设计要求、团队层次。三是统筹自然生态各类要素,加大保护资源修复自然力度。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探索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差别化耕地开垦费标准。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建成安居煤矿等46家绿色矿山,泗水、汶上绿色矿山发展示范区。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建立完善的工作管理、协调、检查和评价责任管理体系。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新建完善小微湿地60处,完成湿地保护修复10万亩,争取通过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启动实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构建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完成自然保护区范围界限核准和勘界立标。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突出抓好东部生态景观治理区、中部城市功能开发区、南部湿地保护治理区等重点工程和历史遗留采煤塌陷地治理,探索采煤塌陷地大区域、规模化治理新途径。

王庆峰说,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我们将针对用地报批、规划审批、资源压覆等重点事项,大力推进实施新一轮流程再造,明晰细化职责分工,完善规范职能边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压缩时间。全力推进“互联网+不动产”,全面完成权籍补充调查和不动产登记数据库、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全面实施农村房地一体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2020-01-04 ——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庆峰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6933.html 1 提供有力资源保障和生态支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