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
首页
第02版:

奋力开创济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本报评论员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昨天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明年经济工作任务。方向已明,路径已清。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2020年,济宁必将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

即将过去的2019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精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构建“1+233”工作体系,顶压负重,奋勇前行,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过去的一年,济宁正在出现一些趋势性、关键性的积极变化,发展理念在转变,发展质量在提高,发展活力在释放,发展支撑在强化,发展成果在显现,发展能力在提升。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总结。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思想解放、政治引领,始终坚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底线思维,始终坚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为推动济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市委确定的“项目落实年”“重点工作攻坚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制造业强市目标,深化推进“1+233”工作体系,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创新平台打造、“双招双引”提升、乡村振兴示范、都市区融合、文化“两创”、开发区和国企改革、流程再造、三大攻坚战突破、党建“双基”深化“十大行动”,强化执行力提升、挂图作战、专班推进、要素破解、督查考核“五大保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形势,保持定力,加压奋进。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仍处在深度调整期、瓶颈突破期、动能转换胶着期,既面临着稳增长、生态环保、要素制约、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压力,也面临着政策效应持续放大、重大战略强力支持、文化“两创”迎来新机遇、高质量发展已具备扎实基础、改革开放红利加速释放等有利条件。特别是我市通过持续抓干部执行力、抓产业项目、抓“双招双引”,各级干部激发出创新创造的活力和破难攻坚的勇气,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做好明年各项工作的根本所在。只要我们稳定预期、增强信心,认识和把握好当前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保持定力、持续发力、不懈努力,化危为机、寻求突破,一定能够开创济宁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聚焦关键,抓住重点,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济宁高质量发展,必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会议强调,要凝心聚力建设“制造业强市”,凝心聚力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凝心聚力抓好重大改革创新,凝心聚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凝心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心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凝心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七个凝心聚力”,抓住了济宁高质量发展的要害和关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济宁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推动济宁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行稳致远。

期许不负未来,努力正需当下。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比拼的是定力,考验的是耐力,亟需的是执行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勇气,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斗志,持续提升执行力,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以实干实绩展现时代新作为,奋力开创济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19-12-3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6451.html 1 奋力开创济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