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
首页
第06版:

古人新年喝什么酒

李冬梅

每到年关,家家户户准备年货,酒是必备之物。亲朋好友来拜年,饮酒更是必不可少。那么,古代人们过年喝什么酒?

宋代诗人毛滂,写有一首《元日》:“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是说莲花漏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边悬挂屠苏酒,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的气息。这里提到了“屠苏”酒。

无独有偶,陆游也有一首《除夜雪》:“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也提到半盏屠苏,自然是酒。到了明代,诗人叶颙说:“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新春佳节,无风无霜,春意盎然。节庆中的人,因为高兴饮了过多的屠苏酒,欢笑的声音响彻了云霄。

屠苏酒起源于晋,以前有人住在草庵,每年除夕,将药囊丢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来放在酒樽中,全家人一起喝就不怕生病。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

另有一种说法,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还有一说,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说每年腊月,孙思邈总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住的地方,起名为“屠苏屋”。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想来,现在很多人喜欢喝药酒的习俗来源于此。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岁饮屠苏,先幼后长,为幼者贺岁,长者祝寿”。这是按梁朝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年纪越大的越要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又少了一岁,后喝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在唐人卢仝《除夜》诗中说:“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蜡烛快燃尽,和旧年要告别了,新年就要来了,明天谁最后一个持杯饮酒呢?

宋人苏辙《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年年都是最后一个饮酒,不知不觉已经七十多岁了。两诗都提及长者最后饮酒的风俗,饮酒大概是子夜时分刚刚进入新年的那一刻开始。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诗中曰:“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描绘了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阖家欢饮屠苏美酒迎新春喜庆。

也有人提出异议,王安石此处的屠苏,并不是屠苏酒。他在江宁和苏南等地生活游历的时间最长,将近三十年之久。所以,他在这首小诗中,描述了除夕之夜当地民间喜过春节的古老习俗,这里的屠苏应该译作家园。

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他晚年虽然穷困潦倒,却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乐观的精神,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

2019-12-27 李冬梅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6043.html 1 古人新年喝什么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