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帮扶救助依法维权增和谐
张某系济宁某机械有限公司的职工,从事铣工工作,2017年9月突患疾病去世,留下年迈的双亲和两个子女,其中儿子正在读大学,女儿才年仅四岁且患有疾病,张某的妻子范某因小女儿体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顾,没有工作,张某的去世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范某为了能让孩子读完大学,让小女儿生活、教育和医疗有着落,鼓起勇气找到所在的用人单位,希望能支付一定的救济金,然而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
范某偶然在张某工友处得知,职工维权可以找工会,可以去济宁总工会试试。范某将信将疑,找到总工会后小心翼翼地把情况说给部门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并详细了解情况后异常重视,并当即联系职工维权志愿律师,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获得了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和每月410元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金。范某在接到最终裁决书的那一刻热泪盈眶,终于拿到了所应获得的那一份权益,对市总工会和承办律师的无私帮助感激不已。
市总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职工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认真落实《山东省厂务公开条例》《山东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山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深入开展职代会建设和厂务公开深化提升活动,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提质增效。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建制率达到100%,非公企业建制率保持在85%以上;建会集体合同、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2%以上。
工会普法宣传、法律监督、法律援助工作不断加强,各级工会开展普法宣传1100余场次,建立法律援助服务机构120个。“安康杯”竞赛、“查保促”等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效果显著,查出并整改安全隐患11.8万余项。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职工分流安置、劳动关系处置、创业带动就业等工作。
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1.7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实现解困脱困。深入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服务活动,受益职工 26.9万人次。实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和心理健康行动,惠及职工 2.5万人次。实施劳模和一线职工服务行动,组织1.5万名劳动模范和一线职工疗休养,建成户外劳动者驿站73个。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建设“爱心妈妈”小屋178个、职工子女寒暑假托管班77家、资助困难女职工子女6100人次,连年举办“运河之恋”职工交友活动。实施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工程,“齐鲁工惠”济宁平台覆盖职工近百万人,市工人文化宫建设项目正式恢复重建,9个县级工人文化宫提档升级。开展贴近职工需求的系列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精神生活。
融入中心服务职工树品牌
4月18日上午,济宁市“当好主力军、建功新济宁”劳动竞赛暨2019年度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在市文化中心(太白湖新区)施工现场启动。8个市重点工程参赛指挥部负责人、“双30”劳动技能竞赛参赛职工代表,各县市区总工会、市属局委办、部分直属企事业工会负责同志共计4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活动结束后,市总工会将向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先进施工队,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等荣誉,发放一定的活动补助资金。
今年是我市实施“项目落实年”的第二年,是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全面进入加速突破的关键阶段。全市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5+N”总体布局、“5+5”产业布局、“一二三四”中心城区重点建设任务、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当好主力军、建功新济宁”劳动竞赛活动为主线,瞄准重点工程、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聚焦“三大竞赛”活动,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我市各级工会坚持融入中心工作,围绕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开展了“当好主力军、建功新济宁”主题竞赛活动。五年来,参加劳动竞赛职工260余万人次。通过竞赛活动,培养选树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17名,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7个;山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富民兴鲁奖章147名,富民兴鲁奖状、工人先锋号59个;评选表彰济宁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926名,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370个;培养选树齐鲁大工匠2名、齐鲁工匠5名;选树命名“济宁工匠”36名。
围绕加快实现“济宁制造”向“济宁创造”转变,实施职工技术创新工程,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竞赛活动。五年来,全市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10余万件,评选市级职工优秀创新成果153项,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18 家。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举办市级行业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 100余项,培训企事业单位班组长1200余人次,参与网上学习练兵职工46.9万人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育选树省市级“工友创业园”51个、“农民工之星”40名。
五年来,在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中,全市工会其他工作取得新进步。工会经费保持稳步增长,财务管理更加规范;经审监督体系不断完善,监督职能作用较好发挥;驻村帮扶、助力创城和对口援疆工作全面落实;理论研究、信息报刊、督查统计、老干部等工作都取得积极进展。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时代,市总工会将以新气象、新姿态、新探索、新拼搏,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干出新作为,让工运事业一年胜似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