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追寻英雄足迹,继承先烈遗志,本报即日起与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院联合开设《济宁英烈谱》专栏,深切缅怀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济宁籍先烈,敬请关注。
李春荣
李春荣,字华堂,曾用名赵秋华、宋炳臣,1906年出生于益都县(今青州市)五里镇十字村。他8岁在本村读私塾,12岁就读于益都县东关高等小学,1923年7月,考入省立益都第十中学。1924年春,李春荣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1月,中共益都支部建立后,李春荣和党员王汉臣受党组织委派,到东益火柴公司开展工作。1925年2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选派李春荣去青岛开展工人运动。
1927年10月,李春荣被选为山东省执委委员,为开辟鲁西南地区工作,省执委决定让李春荣、钟作仁、刘南云3人到济宁县城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同年11月,李春荣在济宁七中的一个教室里召开党员会议,宣布中共济宁特别支部建立,根据省执委的意见,李春荣任书记。
李春荣等党员分别深入到工厂、学校和街道、农村,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动员人们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同时,有重点地找进步学生和有一定觉悟的工人谈话,引导这些骨干积极分子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他们经过近两个月的宣传、教育和重点培养,到1928年初,共发展党员30余人。此外,李春荣还偕同刘南云到嘉祥、巨野一带开展活动,把革命理论传播到鲁西南的广大农村。
1928年2月,李春荣离开济宁回到济南,不久,便遵从省委派遣,去鲁北高唐领导农民运动。他首先在谷官屯村主持召开了鲁北县委扩大会议,传达了省委指示,并明确提出了“打倒土豪劣绅,打倒新旧军阀”“平均地权”等政治主张。会议决定,进一步开展宣传工作和组织武装斗争。此后,他同“红团”团长金谷兰一起,领导“红团”打土匪、斗劣绅,进行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红团”镇压了阴谋破坏农民运动的谷官屯土匪李洪楼和惯匪郭景芳、张麻来、张罗,没收了大地主李重庆(李洪楼的侄子)的住宅作为“红团”团部。还打击了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的大地主李干臣和高唐商会会长姚鼎汉,枪挑了5个官盐店的盐巡。一时,“红团”震动了高唐县境和山东各地。4月底,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的决定,鲁北县委改组为鲁北特委,由李春荣任书记。5月4日拂晓,正当农民自卫团(红团)集结之时,由于暴动机密被敌侦知,驻守高唐的奉军县长张振声指挥县大队、县警备队,并联合城西大土匪头子李九(李彩题),组织了近千名反革命武装,包围了暴动指挥部所在地一谷官屯。突围中,李春荣身负重伤,不幸殉难,时年22岁。
李春荣牺牲后,战友们把他的忠骸安葬在谷官屯村西的柳林中。新中国成立后,李春荣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