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2日
首页
第03版:

汶上以健全机制入手加强 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宋毅 郭虎)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后备人才来源渠道窄、人员不稳定、培育难度大等共性问题,汶上县坚持抓源头、抓规范,制定《关于加强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点从科学选拔、教育培养、考核管理三个关键环节发力,有效解决了村干部后继乏人、青黄不接问题,为乡村组织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登高谋远“选”,吹皱一池春水。实行“内选、回请、外援”三种方法,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立足“内选”,注重从本村的致富能手、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鼓励“回请”,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能人回乡创业。用好“外援”,探索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及时将优秀大学生村官和乡镇非在编工作人员充实到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坚持质量和数量并举,严格选拔条件,明确规定10项基本条件及6项“不得”情形,并将每村须至少有2名后备人才、学历至少为高中(中专)、年龄不超过55岁、且至少有1人年龄在40周岁以下作为硬性规定,着力改善比例结构。规范选拔程序,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均可向本村党支部民主推荐村后备人才人选,有效避免个别基层党组织人员“内定”“一言堂”等状况发生。

搭建平台“育”,力争成栋成梁。村级后备人才确定后,根据发展潜力和特点,实行分类培养,量身制订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理论教育,科学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三资”管理等课程,每人每年学习不少于24学时,全面提升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采取“上派+下沉”培育方式,有针对性增强能力和本领。实行“上派”培养,每年选调至少40名学员,依托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济宁农村干部学院开展学历教育。组织“下沉”培训,邀请农技人员到镇村开展“家门口”培训,着力丰富他们的思维层次、致富能力。注重实践锤炼,实行村干部与村级后备人才“结对子”制度。村级党组织届内出现缺职时,按有关程序,优先补充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

跟踪纪实“管”,全程掌握表现。建立成长档案,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村级后备人才队伍档案库,主要包括村级后备人才花名册、登记表、考察材料、民主推荐情况、年度考核测评情况、教育培训和奖惩资料等,改变以往管理无序的状况,跟踪掌握表现情况。坚持定期谈话,按照每年不少于2次的标准,由本村党组织书记对村级后备人才开展一对一谈话,及时掌握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促进其发挥带头作用、为集体多做贡献。实行动态管理,乡镇(街道)每年要结合村“两委”班子考核对村级后备人才进行一次测评、考察,了解每名村级后备人才的思想状况、现实表现和群众认可程度,对不适合继续培养的,及时进行调整。

2019-12-22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5373.html 1 汶上以健全机制入手加强 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