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守臣 本报通讯员 高建荣
济宁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是济宁市委领导下的由我市归侨侨眷组成的人民团体,是中国侨联的市级地方组织和团体会员。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上级侨联指导下,依据《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章程》开展工作。
目前,全市有归侨侨眷约6.8万人,海外侨胞约6.5万人。我市归侨侨眷主要集中于机关企事业单位、教育科研、医疗卫生、高新技术行业;海外侨胞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侨资侨属企业约110余家,重点侨资企业20余家,行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新材料研发生产、工业制造业、医疗卫生、纺织、房地产、出口加工、贸易、餐饮等等。
市侨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为侨服务”工作中心,以建设“归侨侨眷之家”为抓手,发挥侨联职能,找准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思路,团结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干事创业,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出侨界的智慧和力量。市侨联被中国侨联授予“全国侨联系统先进基层组织”称号、被山东省侨联授予山东省侨联系统“维护侨益工作先进单位”、“文化交流工作先进单位”、“引资引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侨联系统先进单位”。十余位侨界同志荣获了中国侨联、山东省侨联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围绕中心工作 服务经济建设大局
全市侨联组织围绕市委、市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部署,发挥侨联组织与海外侨胞、侨团、侨界专业人士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为济宁经济发展,对外经贸交流合作牵线搭桥,开展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开拓国际市场工作。协助省侨联在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山东省侨联侨商投资服务基地”,一个园区申报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搭建平台。积极邀请海内外侨团、侨商参加我市历届“孔子文化节”以及经贸洽谈活动。充分利用开展 “海外华商·博士投资与创业山东行”、“侨聚齐鲁·走近济宁”、“海外客属(侨领)齐鲁行”、“中国儒商东方圣城行”等活动,先后组织了来自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的3000多位侨领和企业家考察济宁工业园区和相关企业,举行各类招商发布会、恳谈会60多场次,协助签订招商引资协议、合同60余个。2018年,在山东省首届儒商大会和“东方圣城行”期间,邀请海外华商侨商,成为我市邀请参会客商最多的单位之一。2019年9月,组织接待了山东省“海外侨胞故乡行——走进山东·济宁”活动;2019年11月,组织接待了中国侨商联合会赴山东省团在我市开展的“汇儒风圣城·商合作共赢——侨聚济宁”活动,与会侨商参加了“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推介会”,取得了一系列经贸成果。展现了侨联组织的优势和作用。
依托海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侨团、侨领和知名友好人士,着眼济宁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人才需求,把济宁发展急需掌握的核心技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海外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进来是侨联工作之一。市侨联开展“发挥海归博士专长、为济宁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引进了多位高新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对推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市侨联开展“访侨企、送服务”活动,走访侨资企业和工业园区,为企业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加强联谊合作交流 推动全市对外开放
市侨联从侨联工作特点着手,依靠广大侨界人士,群策群力,充分发挥优势,牵线搭桥,内引外联,充分调动归侨侨眷的爱国爱乡热情,充分运用海内海外“两个平台”,积极发挥财力智力“两个资源”的作用,有力地服务了全市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
市侨联组织开展了3次全市侨情普查,对全市海外华侨华人杰出人士进行摸底,进一步健全了济宁海外重点华侨华人信息库;加强与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的联络,努力增进他们对家乡的感情;利用与华人华侨面对面接触的良机以及发信函、贺卡,互加微信号等方式建立广泛联系。这些工作措施拓宽和涵养了济宁侨务资源,壮大了济宁侨力基础。
市侨联积极参与市领导重要外访活动。在活动中,积极拜访当地海外华侨社团、中国驻外使领馆、世界知名企业、孔子学院,充分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举办海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座谈会,举办海外中华文化、儒家文化推介会,进一步拓宽了济宁对外交流层面。
全市侨联组织以“缔结友好侨联·携手共谋发展”为主题,加强与国内外侨联侨社、侨商协会的交流合作。市侨联积极邀请并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德国、泰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在接待中,市侨联坚持“热情友好、简朴大方、增进了解、谋求合作”的原则,进一步增进了了解,创造了更多的合作契机。先后与重庆合川区、云南德宏州、湖南湘西州、江苏徐州市、福建莆田市、福建龙岩市等18地市侨联缔结了“友好侨联”关系。与日本日中发展促进会、韩国在韩山东同乡会、纽约山东总商会、新西兰华商会、德国山东同乡会、博茨瓦纳山东商会等22家侨社团签订了《友好社团协议》,深化了彼此文化经贸联系,也助推了我市对外开放工作。
助侨惠侨为侨服务 提升侨界获得感幸福感
我市各级侨联积极开展以为侨、惠侨、爱侨为主题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访重点侨户、贫困侨界群众400余户,发放慰问金38万余元。近五年,在全市侨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累计救助87人。同时,在全市侨界开展“侨帮侨”结对扶贫活动,6家侨资企业与6户特贫归侨侨眷一一结对,形成有效帮扶关系,增加贫困归侨侨眷的就业和收入,完成了全市侨界脱贫攻坚任务。
“依法护侨、维护侨益”是为侨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各级侨联始终全力抓好依法护侨工作,深入宣传贯彻《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和《山东省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条例》。持续开展“侨法宣传月”和“关爱侨胞服务侨企法律伴我行”活动。市侨联携手山东圣和律师事务所成立了“济宁市侨联法律咨询服务中心”,特聘律师为侨界法律顾问,为涉侨事务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充分发挥市侨联“法律咨询服务中心”的专业优势,依法、主动、科学地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合法权益,引导侨界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权益、解决问题。市侨联确定每年五月为“侨法宣传月”,以侨法“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侨企、进乡村、进单位”为主要形式,与侨界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热心为群众解答相关法律细则,向广大群众宣传侨法,普及相关涉侨知识及涉侨优惠政策等,提高市民对侨务法律法规、政策的认知度和普及率。还组织律师到有需求的侨企和归侨侨眷家庭宣传侨法,无偿提供法律援助。市侨联责成专人负责侨界群众来信来访,做到依法依规认真办理,信访办复率达到100%,为确保济宁侨界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充分发挥侨联在人大、政协组织中的界别作用,积极参与协商和推荐侨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选工作。2017年市人大、政协换届后,全市有市级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多人。我市各级侨联深入开展“汇集侨智、建言献策”主题活动,各级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履职,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提交议案、提案400多件,其中列为重点议案、提案的19件,推动一些涉侨问题和侨界关心关注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有效地彰显了侨联在政治协商中的作用。
我市各级侨联接受、协助侨界爱心人士、慈善公益人士捐赠工作成绩斐然。近年,接受捐赠、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公益事业爱心捐赠项目23个,折合人民币400万元。2018年,开展关爱听障老人儿童“启喑”行动暨“魏基成天籁列车”助听器捐赠活动,捐赠助听器材200多套,爱心冬衣800件。大力推进“侨(爱)心工程”,建设侨(爱)心学校2所。开展“侨心助学行动”,接受海外爱心人士捐资近100万元。协助台湾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资助泗水一中50名“珍珠生”完成高中学业,连续三年共计37.5万元。市侨联还通过中国侨联争取捐建鱼台县鱼城镇“链家爱心小学”等侨(爱)心学校。
2019年,市侨联成立济宁市侨联侨星志愿服务团,成立侨星志愿服务队18支,人数达130余人,组织和参与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具有“侨”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11次。形成既有利于和谐侨界建设,又服务国家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宽领域侨联工作平台,也发挥出侨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能作用。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市侨联立足“孔孟之乡”的市情,充分利用济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我市孔子文化节的品牌优势,面向海内外侨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并且富有“侨”特色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以及儒家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济宁、感知孔孟之乡。多年来,充分利用“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海内外广泛影响,全市侨联组织每年都邀请海外文化人士、知名华商、著名侨领来我市,祭拜先圣,研讨儒学、观光旅游、洽谈文化经贸项目。累计邀请接待70余批,海内外嘉宾1800多人。
我市侨联组织积极参加中国侨联、省侨联组织的“亲情中华”主题文化活动、“侨聚济宁·儒学寻根”华裔青少年夏令营、“亲情中华·汉语桥”夏令营等活动,接待海外青少年学生400多人。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华裔新生代中的影响力。对接海外青少年交流合作组织,与我市任城区、曲阜市、梁山县13家中小学开展了中外学校交流活动。
市侨联参与中国侨联主办的“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活动。组织我市侨(爱)心学校学生踊跃参加作文大赛,参赛规模不断扩大,参赛水平不断提高,市侨联多次荣获大赛组织奖。参与中国侨联、省侨联举办侨界征文、书画活动、“亲情中华·镜动乡情”手机摄影大赛等活动。市侨联也先后举办六届全市侨界书画作品展。这些活动丰富侨界文化生活,激发了侨界的爱国爱乡热情。
济宁市侨联侨星志愿服务活动启动
菲律宾“菲华各界联合访问团”一行55人来到济宁进行文化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