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
首页
第06版:

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 打通民生“最后一公里”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李维峰 付善奎)“这3000块钱就是及时雨,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家住汶上县经济开发区辛店村的赵凤苓激动地说。

今年66岁的赵凤苓全家4口人,儿子患有精神三级残疾,儿媳患有精神二级残疾,小孙女仅8个月大,全家靠土地租金和低保救助维持生活。前段时间,儿子因意外造成脊椎骨折,2万多元的医疗费更是雪上加霜。经济开发区民政办主任马庆民到赵凤苓家走访时,了解到她家的困难,立即帮她申请了临时救助,并启动应急救助程序。第二天,工作人员将3000元临时救助金交到赵凤苓手中。“之所以能这么快,是因为今年县里将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镇街。”马庆民说。

为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效能,今年,汶上县全面推开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镇街实施。将核对环节“关口”前移,实行先核对、后申请。取消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审核阶段公示和民主评议两个环节,审批结果由镇街直接在村(居)进行公示,对公示有异议的,由镇街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将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支出型临时救助审核审批时限压缩到20个工作日内,急难型临时救助要在24小时内先行救助,并在5个工作日内补齐手续。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所需证明材料,能够通过信息共享获取的,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确保“一次办好”改革要求落实到位。

2019-12-19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4909.html 1 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 打通民生“最后一公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