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
首页
第01版:

奋进新时代 巾帼绽芳华

——五年来我市妇女工作发展成就综述

本报记者 张彦彦

五年的风雨兼程、砥砺奋进,记载着这座城市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涌动着济宁儿女的无上光荣与伟大梦想。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妇联组织敢于担当、奋力拼搏,开创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全市广大妇女奋力投身济宁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洪流,自觉担当推动我市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奋进,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奏响新时代巾帼最强音。

强化思想引领,凝心聚力焕发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党的妇女工作的根本保证。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组织,必须把妇女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济宁市妇联始终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妇女工作的总要求和妇联组织“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的职能定位,聚焦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带领妇女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重要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贯通线上线下两个宣传阵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等会议精神为内容,以“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广泛开展“百千万巾帼大宣讲”活动,覆盖妇女群众40余万人次,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妇女群众心中,济宁市、嘉祥县妇联制作的“我和我的祖国”闪唱视频,被“学习强国”等全国、省、市各级新媒体平台转播;深入开展“巾帼心向党·礼赞新中国”主题教育活动,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以思想政治引领为抓手,组织动员各界妇女唱响祖国颂歌、讲好中国故事、写出家国情怀、献礼祖国华诞。各级妇联组织依托“妇女之家”等活动阵地,从《我和我的祖国》的深情传唱到新时代长征路上“家国情怀故事汇”的生动演绎,再到“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主题演讲的精彩呈现,让深沉真挚的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奋斗和前进的不竭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强大的巾帼力量。

服务发展大局,奋发有为作出新贡献

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聚焦“1+233”工作体系要求,市妇联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巾帼新作为。实施三大巾帼行动服务发展大局,促进女性在新旧动能转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勇立时代潮头,在社会经济领域、脱贫攻坚主战场贡献巾帼之力。

实施“创业创新巾帼行动”,举办“妇女创业大赛”,开设巾帼创业创新大讲堂,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展电商培训,举办培训班322期,培训妇女3.5万余人,引导广大城乡妇女在“互联网+”新业态中主动作为,有效激发了妇女“双创”活力;帮助创业妇女办理小额贴息贷款4.2亿元,解决妇女创业就业资金难题;引领推动女企业家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开展“春风送岗”活动,五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种规模招聘洽谈会95场,提供就业岗位近12.3万个,评选全国巾帼文明岗44个、省级巾帼文明岗109个。

实施“巾帼脱贫行动”,在贫困妇女中积极宣传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宣传脱贫攻坚各项惠民政策,教育引导贫困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激发贫困妇女求富裕求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全省率先成立巾帼返乡下乡创业联盟,创建“大姐工坊”“贫困母亲创业”“乡村旅游”等巾帼扶贫基地195处,带动1.4万余名妇女脱贫致富。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积极动员广大妇女在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发挥半边天作用,引领妇女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

聚力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按照省妇联“破难行动”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和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评选“美丽庭院”示范户8万余户,创建巾帼文明示范街400余条,开展“新农村新生活”教育,培训妇女近40万人次。组织动员近10万群众参与“牵手扶贫·共创清洁”活动,募集社会资金240多万元,帮助农村失能贫困家庭改善生活环境,用破难实效践行新时代济宁妇女“半边天”的责任担当。

落实“三个注重”,家庭文明建设展现新生机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和视察济宁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好家庭、培育好家风、涵养好家教,汇聚起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

培树最美家庭典范,以好家风汇聚社会好风气。深入挖掘我市优势文化资源,以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家庭美德、倡树优良家风为引领,在全市广泛开展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51个家庭荣获全国、省“最美家庭”“五好家庭”荣誉称号,各级各类 “最美家庭”达3.6万户,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优秀家庭角色6万名,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展示和巡讲活动覆盖20万人次,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领域落地生根。

深化家庭教育工作,打造家庭文明实践新载体。实施“母亲素质提升工程”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全市建立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2800余处,举办各类家庭教育实践活动2万多场次。打造了一批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家庭教育大讲堂、母教文化基地等“妇字号”品牌,使优秀家风文化滋润万家。

创新传承实践,助推优秀传统文化进家庭。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举办邻居节、母子传承国学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传递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观念。成立由家庭教育、心理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专家组成的公益讲师团,组织开展的“家风家教百场巡讲”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全国政协调研组对我市注重家庭建设、涵养优良家风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北京与我市全国五好家庭代表孔令绍进行了远程连线交流,展示了我市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果和孔孟之乡的优良家风。

强化维权关爱,妇儿权益维护更有力

各级妇联以推进落实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抓手,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扎实做好妇女权益维护保障工作。健全妇女维权机制,坚持“源头治理”,联合法院、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建立反家庭暴力联席会议制度,有效畅通反家暴维权渠道,推动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12338”妇女维权热线接待群众来电、来信、来访4000余件,处结率达99%以上,成为妇联服务妇女维权的连心线。

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创新推进“幸福护航”行动,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市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全覆盖,依托市县镇村妇女儿童家园、妇女之家、“和为贵”调解室等阵地,建立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站,将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向基层延伸,打造“家门口”的服务阵地,全市申请离婚辅导率达66%、劝和率达29%,促进了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持续开展巾帼维权志愿者“进社区、进家庭、到身边”巡讲活动,开展反家暴、妇女权益保护等宣传活动5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教育引导了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成员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多形式救助困难妇女儿童,筹集发放资金2900多万元,为4000多名困难儿童和1500多名“两癌”贫困妇女送去关怀和温暖;“女性安康工程”为406名妇女提供重大疾病保险赔偿2049万元;“春蕾计划”“爱心妈妈”“留守儿童争做新时代德行好少年”国学冬夏令营、贫困“两癌”妇女救助成为妇联的暖心品牌。

勇于自我革新,持续深化改革挖潜力

全市妇联组织坚持强“三性”去“四化”的改革目标,直面突出问题,勇于改革创新,突破了许多制约妇女事业发展的瓶颈,解决了许多困扰妇联工作的难题,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妇联组织气象一新,迸发出强劲活力。重构组织形态。县级以上妇联机关全部配备了兼职挂职干部,在乡镇探索建设区域化妇联组织,村(社区)妇代会全部改建妇联,选聘兼职基层妇联干部55264人,为妇联工作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重塑组织形象。制定实施机关干部下基层、妇女需求调研、建立基层联系点等制度,密切了同妇女群众的联系;全方位推行基层妇联组织“五亮”行动,建设妇女儿童家园和留守儿童活动站206处,推动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在群众身边有形化。转变干部作风。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妇联组织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实施妇联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能力显著提升。加强网上阵地建设。市妇联成立新媒体中心,整合形成市县乡村妇联系统新媒体矩阵,圣城女性公众号点击量达20余万人次,妇联组织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网上引领力越来越强。

奋斗新时代,巾帼绽芳华。近年来,我市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和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6个,全国巾帼文明岗18个。济宁市妇联被省妇联授予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群众满意先进单位。“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家风家教工作先进经验被国家、省、市级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需要新担当。济宁市妇联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保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服务大局与服务妇女相结合,做好“引路人”、当好“娘家人”,在新时代的圆梦征程上,不断凝聚巾帼力量,书写时代华章!

2019-12-19 ——五年来我市妇女工作发展成就综述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4878.html 1 奋进新时代 巾帼绽芳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