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
首页
第02版: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牢记使命再谱华章

—— 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讲报告团宣讲内容摘登之四

让国防动员在“最后一公里”落下去实起来

张学芳和许多女孩子一样,从小就向往军营、喜欢军装、想当女兵,但这个梦想一直没有实现。幸运的是,2013年2月,张学芳被任命为鱼台县县直机关武装部部长。当时,她内心既兴奋激动,又忐忑不安。兴奋是因为她成了全县有史以来唯一的女武装部长,虽然这辈子没有当成女兵,但终于可以与军队结缘,为强军服务。不安的是这个工作从未接触过,能否胜任这个全新的岗位,她在心里也打了个问号。

这个问号很快给了张学芳当头一棒。上任第二天,就赶上县里开专武干部例会。汇报工作时,“老武装”讲的头头是道,而她连“民兵整组”、“基干民兵”这些词都说不太明白,更别提发言了,尴尬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种“隔行如隔山”、业务“零起点”的现实,深深地刺痛了张学芳。做基层武装工作,仅凭热爱、光有热情远远不够。她立志尽快进入角色,给自己定下目标:强自身素质,补业务短板,做专业标兵。几天后,县里通知她参加专武干部集训。这次集训对她这个没有当过兵、长期坐办公室的干部来说,是场及时雨。开训第一天就跑3公里,张学芳使出全身的力气跑下来,还是花了22分钟,距离及格还差4分钟,那几天可把她愁坏了,嘴上都起了泡。有人跟她说,那么拼干什么,你已经是科极干部了,训练不好也不会降你的职。但张学芳想:组织上让我当这个武装部长,可不是简单的一个职务任命,它背后连着的是国防,个人的去留是小事,但耽误武装工作可是大事。她告诉自己,再难也要迈过这道坎儿,决不能当逃兵。知道自己基础差,她就给自己“加餐”:每天凌晨5点起床,躲到没人发现的地方,自己喊口令,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训练动作。白天跟着一起训练,晚上自己开小灶钻研业务,遇到不会的就向行家请教。就这样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经过刻苦的学习和训练,她的3公里越野成绩也跑进了18分钟,其他课目都顺利通过考核,并被评为优秀学员。大家都说张学芳越来越有“兵”味了。

有了这段学习经历,张学芳不仅变得坚强了,学习的热情也更高了。隔三差五就去县人武部,找有关军事理论的书籍和辅导资料,学习相关业务知识,遇到不懂不会的地方,及时向“老武装”学习请教,较快地掌握了军事知识和相关政策,她的工作也有原来的似懂非懂变成了现在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几年她先后荣获“县优秀共产党员”、“县优秀专武干部”、“济宁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济宁市双拥工作先进个人”、“济宁市征兵工作先进个人”,3次获嘉奖,2次荣立三等功,2016年12月,在省军区民兵政治教员授课比武中荣获二等奖。

干一行钻一行。能力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张学芳干好工作的信心,但工作中还是经常遇到一些难题。就拿民兵整组来说,过去虚的多、实的少,训不起来,也拉不出来,遇到紧急任务,只能抓瞎、干着急。2013年4月16日,张学芳突然接到命令,要求民兵应急连2个小时内在县人武部集结点验,距离最后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人来的还不到四分之一。她着急地拿着花名册,挨个打电话催,结果不是说有事,就是说走不开,还有的电话根本打不通,当时急的她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她心想:民兵工作怎么这么难呢?后来认识到,民兵工作不是难,症结在不实,编虚了迟早会露馅,关键时候就演砸,上战场肯定打败仗。这件事让她为之清醒。基层武装部长这个职务虽不高,但责任重千钧,在这个岗位上没有功就是过,没有作为就是不作为,自己不但不能染上和平病,还必须为自己注入打赢的基因。从此以后,她始终按照实的标准抓工作,并在实践中总结摸索了民兵编组的窍门,这个窍门就是,腿勤、手勤、脑勤、嘴勤。先是迈开双腿到人事、编办、民政等部门查数据,摸清各个单位的适龄人数、退役军人数量、专业人员分布、党团员比例等基本数据;同时随身带个小本子,把各方获取的信息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按照编组的数质量要求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最优编兵方案;她还将选拔的民兵队员参照新兵征集的标准,严格进行政治考核和体格检查,从源头上确保民兵队伍纯洁可靠。在民兵的管理训练中注重培养务实的作风,把民兵的作风养成渗透到教育训练、管理执勤和工作生活之中,做到了时时处处按规章制度办事。每次组织训练和民兵拉动都对作风纪律提出要求,完成任务后进行讲评,对执行纪律的好人好事进行表彰,对违反纪律的人和事进行批评教育,并将每次的情况反馈给民兵所在的单位。从此,精准编兵在张学芳这“最后一公里”落了地,2014年以来,每年民兵整组检查评比都名列前茅。

民兵工作,编实是基础,能用是关键,训实是途径。七月的天骄阳似火,热浪灼人,面对高温的“烤验”张学芳丝毫没有退缩。训练中,她与男同志一起站军姿、走队列,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训练场上她总是第一个出现。最让她难忘的是一次组织跨越高空断桥的训练,当时,需要爬上一个八米的高台,跨越一米四宽的断桥。训练开始时,有的说血压高,有的说有恐高症,还有的说害怕不敢上。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于是她第一个爬了上去,等站上高台,看到断桥,她也是两腿发软、直打哆嗦,浑身冒冷汗,但心想,如果我退下去了,别人谁还敢上来!想到这里她一咬牙,纵身一跃跨了过去。就是这不同寻常的一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少民兵说:“张部长一位女同志都这么勇敢,咱还有什么好怕的!”从那以后民兵训练没有一个缺席的,组织演练没有一个请假的,比武竞赛没有一个叫怂的,当年就在上级的考核中拔得头筹。很多了解这件事的同志都对张学芳的表现给予点赞,因为这其中既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豪迈,也有“不爱红妆爱武装”的风采,更有对专武干部这个岗位炽热的情怀!

干一行精一行,只有树立新思想才能实现新作为。当武装部长,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抓征兵,这项工作一年比一年要求高。过去机关上征兵工作不用愁,因为有安置卡,当兵就意味着就业。而张学芳任机关武装部长后既没有安置卡,再加上征兵政策由冬季征兵调整为夏秋季征兵,征兵工作也是一度陷入了困难。面对挑战,准确掌握兵员底数是关键,张学芳到计生办查阅男性青年的出生信息,到人社局查阅毕业大学生档案,到公安局查阅户籍资料。这些窗口上班期间业务繁忙,人来人往,顾不上给她查,她就等,往往一等就是一天,直到完成任务才肯罢休。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同时,张学芳还邀请现役军人,为高三毕业生举办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协调县内媒体,开设专栏刊登征兵政策;为提高大学生比例,她发挥鱼台县大学生联合会的优势,在县党员服务中心,给大学生联合会的同学们提供办公场所让帮助做好精准宣传,寒暑假期间协调驻鱼部队举办军营开放日,组织他们走进部队,一是让他们接受教育,二是揭开部队在他们心中的神秘面纱,增强部队在他们人生中的吸引力。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每年县直机关的大学生比例都位居全县第一。

然而凡事都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工作中也会遇到过一些难题。2014年7月,张学芳第一次举办征兵宣传晚会,原本定于7月14日那天晚上办,然而就在晚会即将开始前,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原本热闹的广场瞬间就没人了。由于没有资金,舞台、音响所有的东西都是协调了很久才准备妥当的,一场大雨全没了。由于风大雨来得猛,现场也是一片狼藉,怕砸伤了路人,她自己亲手拆下了背景,当时心里特别难过,脸上也早已分不清是雨水和泪水。第二天,她又重新布置了现场,终于办成了第一次征兵晚会,在县里反响非常好。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每年办征兵宣传晚会成了每年的必备项目。后来,她看到现在的青年人手机不离手,喜欢看微视频,于是萌生了拍摄微视频创新征兵宣传的想法。她以鱼台县一家祖孙三代当兵的故事为原型,改编成剧本《好男儿去当兵》,起初想的很简单,但真拍起来却困难重重。没有演员,她就组织当年报名应征的青年让他们当演员,自己也本色出演了影片中的武装部长。没有资金,她就自己开私家车带着他们进行拍摄。没有设备和道具,她就积极协调县医院、消防队、部队农场等为拍摄提供场地和道具。视频在网上播出后,当天的点击率就过万了,受到了广大青年的喜爱。今年6月,该视频又被推送到《学习强国》上进行展播。

每一年的征兵,张学芳都力求掌握每一名应征青年的详细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带着真情和关爱,与他们倾心交流。2014年,有一名应征青年高翔,是当兵的好苗子。可到了正式体检的那天,他却没有来,电话也联系不上。她顾不上工作了一天的疲惫,晚上找到高翔家里,才得知他是因为考驾照才耽误了体检。但县直机关的体检时间结束了,张学芳赶紧与县人武部联系并如实汇报了情况,县人武部安排他跟随其他镇街进行了体检,圆了他的从军梦。

工作中还注重用好科技手段,这几年为入伍新兵建起了一个电子档案,他们的情况都在这个档案里一目了然。有了这个新平台,他们有什么困难都能及时去处置,哪个人家里有什么烦心事,都能随时去解难。去年9月,张学芳到安徽某部进行回访新兵,听说新兵王新宇由于想家不想干了,通过查阅电子档案,发现那天是他的生日,于是打车到30公里以外的县城,自费购买了蛋糕、月饼和水果,并邀请他的战友一块给他过生日。当战友们一起为他唱起生日歌的时候,王新宇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说:“这段时间我就是想家了,你连我的生日都能记住,你就是我的亲人,我一定在部队好好干。”

为每年入伍的新兵建立微信群,也是张学芳每年的规定动作。她通过微信,能及时了解他们在部队的生活、训练、成长等情况。他们有了捷报也总会第一时间分享,张学芳也成了他们的“娘家人”、“知心人”。为了让他们在部队安心工作,她竭尽全力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到军烈属家中走访慰问,她和志愿者一起为他们拆洗被褥,理发、打扫卫生,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每年过端午节、中秋节还到驻鱼部队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与他们一起包水饺、拉家常,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2017年,得知县武警中队阅览室书籍陈旧,种类太少,于是积极协调共建单位为他们赠送了600本书,充实了图书种类,丰富了他们的“精神食粮”。

今年春节,张学芳收到了100多条特殊的祝福短信,全部来自这些年她所选送的新兵。看着这些滚烫的文字、真诚的语言,瞬间她感到幸福满满。世上还有什么比收获真情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张学芳的幸福,还有来自家庭的理解和支持。这些年,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难免顾不上家里的事。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亏欠家庭实在太多。儿子曾对她说过,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她能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到学校接他一次、参加一次家长会,但次次都爽约。今年9月,儿子上高中住校,军训时感冒咳嗽,打电话让张学芳给他送药,当见到儿子时,就问他:“你想妈妈吗?”他说:“以前也好几天见不到你,早就习惯了。”那一刻,张学芳的眼泪夺眶而出。

回顾过去,有失有得,然而更多的是成长和收获。几年的武装工作实践,让张学芳明白了在专武干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的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职责,在这些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到了不平凡的人生,也感受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宣讲人:张学芳 本文编辑:徐斐

2019-12-18 —— 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讲报告团宣讲内容摘登之四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4795.html 1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牢记使命再谱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