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彦彦
本报通讯员 熊永岭 张印东
八零后的张学芳自2013年2月担任鱼台县县直机关武装部部长以来,爱军精武、矢志打赢、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获得多项荣誉,这与她多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奉献密不可分……
12月2日深夜十点,记者看到,鱼台县县直机关工委武装部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白天忙着走访新兵家庭的张学芳顾不上休息,与新任职的武装部长侯璐谋划新年度的兵役登记和潜力调查工作。
鱼台县人武部的同志告诉记者,张学芳虽然岗位调整了,但是她对武装工作的挚爱依然延续着。她把分管的武装工作当成自己“主管”工作,最愿意听的是大家喊她“张部长”,最喜欢穿的还是那身军装,最喜欢干的还是到武装工作的一线抓落实。
“一纸任命连着国防使命”
“你看你又瘦又小,这个工作都是和男爷们打交道,你可不能干!”2013年2月,张学芳被任命为鱼台县县直机关武装部部长。当过两年兵的丈夫得知消息后,第一个提出了反对意见。婆婆也劝说道:“孩子还小,正需要你照顾,这个不是女人干的活”。
听着家人的话,张学芳思想斗争了好久。她心想,工作怎能挑肥拣瘦,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一定要把它干好。张学芳不顾家人的反对,带着儿时当兵的梦想,毅然挑起了组织交给的担子。
这对于从小就向往军营、喜欢军装、想当女兵的张学芳来说,既兴奋激动,又忐忑不安。兴奋是因为,虽然自己没有当成女兵,却在步入而立之年走上了武装部长的岗位,终于可以与军队结缘,为强军服务。不安的是“我这个连枪都没摸过的人,能够胜任吗?”
虽然张学芳当时表态要好好干,可想干好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任第二天就赶上县里召开专武干部例会,汇报工作时“老武装”讲的头头是道,而她连“民兵整组”“基干民兵”这些词都说不太明白,更别提发言了。
“当时别提多尴尬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回想起第一次开会的经历,张学芳仍然感到很不好意思。
这种“隔行如隔山”、业务“零起点”的现实,深深地刺痛了她。张学芳这时才认识到:“做基层武装工作,仅凭热情、光有热爱,远远不够,想揽瓷器活就得练就金刚钻。”
几天后,县里通知张学芳参加专武干部集训。开训第一天她就遇到了“下马威”,最令大家头疼的3公里越野跑。不服输的张学芳使出全身的力气跑下来,也还是花了22分钟,距离及格还差4分钟,那几天可把她愁坏了,嘴上都起了泡。
同训的“战友”告诉她:“那么拼干什么,你已经是科级干部了,干不好顶多换个岗,又降不了职。”张学芳却倔强地认为:“组织上让我当这个基层武装部长,这不是简单的一纸任命,它的背后连着的是国防,个人的去留是小事,但耽误武装工作可是大事。”张学芳暗下决心,再难也要迈过这道坎儿,不能让组织失望。
参加集训的那几天,白天跟着上课,晚上自己开小灶钻研业务。集训期间张学芳把《武装工作常用法规汇编》《基层武装工作读本》连看了两遍,遇到不会的就向行家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她的3公里越野成绩也跑进了18分钟,其他项目的体能测验也名列前茅,参加山东省民兵政治教员授课比武获得二等奖,识图用图、军事理论等考核还拿到了优秀的好成绩。
“敢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
基层专武干部这个职务虽不高,但责任重千钧,在这个岗位上没有功就是过,没有作为就是不作为,自己不但不能染上和平病,还必须为自己注入打赢的基因。
张学芳决定从编兵整组这个老大难问题入手,满脑子想的都是“纸上编兵”问题如何解决?怎样破解兵拉不出、训不起来这个难题?如何扩大退役军人编兵比例?
县直机关与乡镇不同,人员相对散、涉及单位多、协调难度大。她先后到人事、编办、民政等部门查数据,摸清了退伍军人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实情况,带着分析好的人员数据到单位找人。“有困难当场说,无困难抓紧办,撸起袖子加油干。”由于张学芳敢于较真、敢于担当,精准编兵的“最后一公里”终于落了地,民兵队伍实现了由“纸上谈兵”到“召之即来”。
民兵工作,编实是基础,能用是关键,训实是途径。张学芳和男同志一起训练,与民兵一样站军姿、走队列,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训练场上她总是第一个出现。
最让张学芳难忘的是一次组织跨越高空断桥的训练,需要爬上一个8米高台,跨越1.4米宽的断桥。训练开始时大家都在训练场站着不动,有的说血压高,有的说有恐高症,还有的说害怕不敢上。看到这个场景,她作为带兵人,决定给大家做个示范。
说实话张学芳也恐高,心里直打怵。当时她是硬着头皮第一个爬了上去,等站上高台往下看的瞬间,她的两腿直打哆嗦,浑身冒冷汗。这时张学芳看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注视着她,此时如果走下去就没人再上来。想到这里张学芳一咬牙,纵身一跃跨了过去。
就是这不同寻常的一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少民兵队员说:“张部长一位女同志都这样训练,我们还有啥说的!”从那以后民兵训练没有一个缺席的,组织演练没有一个请假的,比武竞赛没有一个叫怂的,当年就在上级的考核中拔得头筹。
付出终有回报。张学芳也成了武装工作的“多面手”,组织民兵军事训练的“女汉子”,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扛旗手”。2018年,受台风“温比亚”影响,鱼台县遭遇有记录以来的特大洪灾。台风来袭,暴雨如注,苏鲁边河出现溃堤险情,群众生命财产面临威胁。凌晨5点,接到命令后,张学芳立即组织120名民兵,快速反应,成功处置险情,受到军地领导一致赞扬。
“基层武装工作既要有热情更要敢创新”
干好武装工作,兵员征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张学芳刚任职就遇到了征兵政策一系列变化,时间从秋冬季调整为夏秋季、取消了户籍差异等等,特别是城镇籍青年服兵役时不再享受安置工作待遇,县直机关征兵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如何破解当前的难题?张学芳打出一套“组合拳”。
兵役登记是征兵的基础。为准确适龄青年底数,张学芳主动到计生办查阅男性青年的出生信息,到人社局查阅毕业大学生信息,到公安局查阅户籍信息。这些单位上班期间业务忙,顾不上给张学芳查,她就等,往往一等就是一天,直至信息核实清楚。
为提高大学生比例,张学芳发挥鱼台县大学生联合会的优势,在县党员服务中心,给大学生联合会的同学们提供办公场所让他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帮助做好精准宣传,寒暑假期间她协调驻鱼部队举办军营开放日,组织他们走进部队接受教育、体验部队生活,增强军营对青年的吸引力。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每年县直机关的大学生比例都位居全县第一。
“就拿征兵工作来说吧,年年搞,怎么能抓得更有利更有效。”面对传统的征兵宣传方法对新时代适龄青年的吸引力不强,缺乏感召力,于是张学芳萌生了拍摄微视频创新征兵宣传的想法。以鱼台县一家祖孙三代当兵的故事为原型,她着手改编成剧本《好男儿去当兵》,演职人员都是当年报名应征的适龄青年,她也在微电影中本色出演了武装部长。视频在网上播出后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在征兵现场出现了父亲陪着儿子报名、爷爷送孙子参军的动人场景。今年6月,该视频还被推送到《学习强国》上进行展播,赢得好评。
张学芳深知好兵员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当她得知今年7月就要高中毕业的应征青年高翔,是一个体育特长生并且热爱军营,是个当兵的好苗子。为了给部队输送优质兵员,张学芳一次次往他家跑,帮助他了解军营情况。可到了正式体检的那天,高翔却没有来,电话也联系不上。张学芳当时心里想,高翔在思想上想当兵,肯定有什么事耽误了。她顾不得工作一天的疲惫,晚上找到高翔家里,才得知他家中有急事耽误了体检。但县直机关的体检时间已过,怎么办?张学芳着急上火了,赶紧与鱼台县人武部领导联系并如实说明了情况,第二天特意安排高翔跟兄弟单位的青年一起参加了体检,现如今他已成为四川某部的现役士兵。
“维护军人荣誉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送好入伍的,关心在伍的”,张学芳建起了一个电子档案,辖区官兵和适龄青年的情况都在这个档案里一目了然。有了这个新平台,辖区官兵有什么困难她都能及时去处置,哪个军人家里有什么烦心事,她都能随时去解难。
去年9月,张学芳带队到安徽某部进行回访新兵。听说新兵王新宇由于想家不想干了,她没有直接找他做工作,而是打车到30公里以外的县城,自费购买了蛋糕、月饼和水果。当王新宇走进房间时,张学芳和他的新战友们一起为他唱起生日歌。张学芳是通过电子档案了解到那天是王新宇生日,王新宇自己都忘了。他流着眼泪激动地对张学芳说:“我就是这段时间想家了,你连我的生日都能记住,你就是我的亲人,我一定在部队好好干。”
今年春节,张学芳收到了100多条特殊的祝福短信,全部来自这些年她选送的兵。看着这些滚烫的文字、真诚的言语,瞬间张学芳感到幸福满满。世上还有什么比收获真情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送好入伍的,关心在伍的。”济宁军分区政委王洪奇说,“张学芳对国防的热爱,不仅限于工作,而是服务国防,关爱军人,主动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