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这些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舟飞船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职生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润物细无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会更加滋养我们的内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站在时代的今天,让我们暮然回首: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民族经济、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更需要一种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这是支撑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人,在学习时,我会想到《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中懂得思考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会想到《弟子规》“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从中懂得诚信的意义;对待朋友时,我会想到,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及时反省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太多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领会,去传承。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每一种文化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我们追随新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的古籍里的文字,就都能够让中国传统文化活起来,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必将具有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山东山矿技工学校 任宪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