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1日
首页
第01版:

“菱花模式”绘就乡村振兴壮丽画卷

——菱花集团创业40年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孙逊

四十年创业路漫漫,四十载弹指一挥间。1979年10月,孔孟之乡、山东济宁,一棵璀璨之花应运而生,在连续荣获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江保安的带领下,菱花集团从鲁西南的明星,到民族工业振兴的巨星,再到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星,健步走在时代最前沿,构建工农生产一体绿色循环产业链,实现了资源“干干净净来、香香甜甜用、清清洁洁去”,并逐步拓展到农工商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出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菱花模式”。

40年与时俱进 引领循环经济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醒了鲁西南大地,在那个人们依旧习惯于敲钟下田、吹哨上班的年代,江保安与38名农民兄弟,以敢为人先的气魄,靠8万元贷款,创办济宁柳行淀粉厂。尽管前路困难重重,但只要种子遇上沃土,乡村定会绽放美丽的花。通过构建产业链,由单一的薯类淀粉,到玉米深加工生产谷氨酸,奉献拼搏、艰苦创业,精神变物资,成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代表。

菱花发展的第2个10年,是“铸造名牌、快速膨胀”的10年。菱花人抓住战略机遇,大胆上马味精生产线,使企业实现了从生产中间产品到生产终端高档产品的转变,构建起从玉米到味精的全产业链条,在全国300多家味精生产企业强手如林的重围中脱颖而出,菱花味精成为国内味精行业第一品牌,产品打入人民大会堂高档宴会,企业荣登香港回归倒计时牌;通过大跨度多方位的资本运营,菱花规模快速膨胀,在全国至今流传着“一个老乡盘活8个国老大”的经典佳话,企业规模壮大的同时,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勇夺全国第一。

时间进入1999年,在前期打下的坚实基础上,菱花人抓住进入济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战略机遇,实施大规模的招商引资、联大联强,与世界500强企业泰国正大集团、日本味之素、清华大学诚志股份公司等生物发酵行业巨头联姻,建设菱花生物科技产业园,完成了产品从单一向多元化、企业从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同时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味精清洁生产工艺,突破行业发展瓶颈,形成了菱花循环经济模式,为企业科学发展、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近10年是菱花集团“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实现大跨跃的10年。菱花人抢抓“退城进园”的历史机遇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设梁山菱花百亿级生态工业园,与此同时,菱花集团将发展的触角延伸到农业、商业等新的领域,完成了从单一的工业向多个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从而实现了单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跨跃,形成了绿色科学高效惠民的循环经济圈,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为龙头企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样板,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循环促进农业现代化、利国兴企惠民的乡村振兴之路,让菱花在齐鲁大地、大江南北再放异彩。

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铸就辉煌。四个十年、四次转变、一步一重天,步步大跨越。菱花人始终不渝“三农”情怀,矢志不移循环经济,以敢为人先的精气神,以大气魄、大思路、大手笔,在孔孟之乡的希望田野上,在大江南北的广阔天地间,挥洒出异彩纷呈的恢弘经典。

40载开拓创新 推进乡村振兴

菱花集团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循环经济为基础,以国家立项支持的60万亩现代农业种加销一体化示范项目为平台,构建工农业绿色循环产业链,推动农工商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出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菱花模式”,唱响了“乡村振兴、龙头先行”的时代凯歌。

科技强企,走出绿色循环发展之路。菱花集团实施产学研联合创新,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火炬计划等科技攻关项目100多项,授权专利154件,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31项;科技创新实现“变废为宝”、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引擎。

品牌亮企,步入高质量发展之路。菱花集团按照高端质量、高端服务、高端供给的“三高”经营理念,建立了“五网”信息化平台,把好了食品安全的原料、加工、流通“三道关”;投资20多亿元构筑了全球化市场网络,产品进入国内各大中城市3600多家超市,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菱花品牌为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百年品牌重点培育企业,通过7项国际认证,2018年企业品牌价值评价位居食品制造第6位、味精行业第1位;高端市场做到“优质优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市场支撑。

产业立企,踏上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工业绿色制造,集成应用味精清洁生产、温度敏感型高产菌株、智能优化控制等40多项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了厂房集约化、装备智能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产品健康化,形成了32万吨调味品、10万吨氨基酸产品、30万吨生物饲料的能力,技术经济指标、产品质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利用工农业副产物,开发生产氨基酸有机肥、生物菌肥、水溶肥等系列氨基酸肥料,产能达到50万吨,在济宁建设了万亩水肥一体化基地,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十大经济作物有机肥推广基地,取得了“改良土壤、促进生长、降解农残、提高品质、增加产量”的独特效果,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以有机肥料为纽带,坚持“高端规划、优质优价、让利于农”三原则,建立了梁山、汶上、任城三大农场,土地流转、订单合作面积50多万亩,合资建设外地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1.35万亩,引进推广高产玉米、高筋小麦、富硒水稻、瓜菜果等优良品种,采用绿色生物防控、农产品质量追溯、精播高产、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等先进管理技术,取得了“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益、低成本”的“三高一低”成效。

粮经饲统筹、种养加结合,发展特色养殖,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现了鲁西黄牛、济宁青山羊、汶上芦花鸡规模化养殖,做到了秸杆“过腹还田”、粪污“堆肥还田”,拉动了特色养殖保种开发。

以优质农产品为原料,开发生产健康食品,从农场到餐桌,保证了安全、营养、健康。菱花面粉面筋质含量34.6%—39%,大米氨基酸含量8.3%,远远超过常规农产品。富硒食品、特色畜产品备受市场青睐,拉动高效农业发展。

政策惠企,走向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农业强。工业反哺农业,低价供应优质肥料、饲料,年反哺农业2—3亿元。商业高价收购优质农产品,年溢价收入1—2亿元。与济宁食品协会、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会员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多家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建立了新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拉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农民富。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契约、招农进园、返租承包、信贷担保等紧密型利益联结,让农民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通过实施就业安置、项目扶贫,菱花工农业园区吸纳了3000余名新型农民,3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农村美。菱花集团玉米加工味精副产物生产有机肥,年循环利用氨基酸液体、生物菌渣、蘑菇菌渣、糖渣、玉米皮等工农业废弃物70万吨以上,被列为全国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秸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破解了“三堆”(粪堆、柴火堆、垃圾堆)难题,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奋进新时代 筑梦新征程

新时代描绘出新梦想,新理念开启了新希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字号龙头企业拓宽了广阔的天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四十周年华诞之际,菱花集团被国务院作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菱花模式隆重推出,标志着菱花集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机遇期。“同时,我们也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倍增。按照国务院总结推广菱花模式的要求,集团公司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江保安介绍,一是立足济宁,完善提升菱花模式,联合加快建设“1113”工程(100亿生态工业园、100万亩生态农业园、100亿健康食品园、300亿安全食品商贸物流园),发展壮大区域循环经济,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有机健康食品生产基地、乡村振兴样板区,力争2029年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二是放眼全国,复制推广菱花模式,布局“东、西、南、北、中”5大片区,建设30个基地,辐射带动面积逐步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实现全国范围内物质信息人员大流通、工农商大循环,更深融入乡村振兴大潮,为千亿强企、百年菱花奠定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菱花集团的40年,是改革发展的40年,是艰苦奋斗的40年,是走向辉煌的40年,40年的发展来源于一个共同的创造,美好的未来更需要全体菱花人共同承担,站在新时代新起点,菱花人信心百倍,豪情满怀,菱花集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2019-12-01 ——菱花集团创业40年发展纪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2903.html 1 “菱花模式”绘就乡村振兴壮丽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