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7日
首页
第01版:

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济宁实践

——我市建设文化强市首善之区纪实(下)

■本报记者 孙逊

从曲阜孔庙万仞宫墙南行4公里,在曲阜城区中轴线的最南端,气势宏大的孔子博物馆便展现在眼前。作为“三孔”文化遗产的延伸,孔子博物馆馆藏丰富,拥有各类文物70万件,闻名于世的藏品包括明代以来的30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善本古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除了珍贵文物,我还看到馆内运用了大量声光电、场景还原等栩栩如生的场景,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孔子来一场近距离对话。”前来参观的北京游客李先生说。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济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殷切期望。六年来,我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狠抓政治落实,努力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万象更新的良好态势。

强化惠民投入,提升硬件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成为地标性城市名片

风光旖旎的太白湖畔,国庆长假的第一天,新落成的市博物馆外排起了长龙,市民翘首以盼,一览博物馆的真容。步入博物馆,大厅中庭的巨大浮雕甚是壮观,几何造型参差交错,近千件文物藏品在各个展厅大放异彩。“博物馆太漂亮了!尤其是这个采光井的设计,自然光线直射进来,馆内宽敞又明亮。”市民郭士惠女士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拍下眼前的景象。一旁的退休职工陈云谦指着螺旋上升坡道感慨地说:“你看那缓缓上升的环状坡道,仿佛时空隧道,带我们穿越古今,倾听文物背后的故事。”

“济宁是文化大市,也是文物资源大市。市博物馆新馆的开放,标志着市文化中心的全面启用,是我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大举措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是我市文旅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我市的文旅事业也因此迈入了一个乘风破浪、直济沧海的新时代!” 市文化旅游局局长张弢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平台,高度重视、强化投入、全速推进。

在市级层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杂技城,开通了全省首家电视图书馆,自运营以来,共组织文化惠民活动340余场,接待市民群众达160万余人次,先后有130个省内外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真正成为了我市文化惠民的新高地、城市地标的新形象。

在县级层面,全面推进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为主体的总分馆制建设,共有国家一级图书馆5个、一级文化馆8个,曲阜市图书馆被评为全省唯一一个“最美基层图书馆”,金乡县图书馆被省图书馆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是全省公共图书馆改扩建的典范。在镇村层面,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均达100%,建成50平米以上乡镇(街道)历史文化展示场所53处,30平米以上村(社区)历史文化展示场所133处。

挖掘地域文化,彰显时代风貌

文艺精品创作呈现孔孟之乡独特气质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我市通过提升文艺作品创作质量,挖掘和培养艺术人才,实施精品剧目创作工程、优秀保留剧目工程,设立专业艺术创作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了扶持艺术创作长效机制。按照“讲好济宁故事、弘扬地域文化、彰显时代风貌”的创作思路,围绕仁爱、尚义、和谐、诚信等思想精华和重大文化事件、重要历史名人、经典历史故事,精心组织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山东梆子大型新编历史剧《孟母》、综合性政德文化专题节目《儒风雅韵》、大型杂技剧《孔子》、儿童剧《梦回三迁路》等一批艺术精品先后立上舞台。其中,《圣水河的月亮》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孔子试徒》《山东梆子腔》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家有贤妻》荣获“群星奖”优秀奖。在山东省第十一届文化艺术节上,济宁在各类比赛全面丰收,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孟母》荣获优秀剧目奖,主演杜玉珍荣获优秀演员奖,是全省唯一一个同一剧目囊括两项大奖的地市。

今年,廉政剧《两面人生》入选济宁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演剧目,精心举办了10场演出,60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观看了演出,深受洗礼和教育。《梦回三迁路》《捷克棒》入选中国儿童戏剧节、全国杂技展演,被评为优秀展演剧(节)目奖,《孟母》等5件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儿童剧《荡起双桨》被纳入全省现实题材舞台艺术创作重点项目名录,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受资助项目数量和资金连年位居全省首位,济宁市分别在全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全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培训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充分依托“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千场大戏进农村等文化惠民活动载体,大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最美现象和凡人善举故事,让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精神高地。

实施项目带动,加大开发力度

文化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引擎

以文旅融合为引领的产业融合,催生了许多新业态,也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围绕培育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市深入研究思考文化资源优势向发展竞争优势转化的具体路径,策划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

把大项目作为拉动资源开发、提升产业档次、增强文化竞争力的突破口,一手抓策划,把文化资源、文化创意变为项目;一手抓在建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为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以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为战略牵动,加大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力度,建成运营了总投资100亿元的尼山圣境一期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有序推进了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孔子家园·儒源春秋耕读文化体验园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规划建设了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深入推进了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南旺分水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济宁是全省唯一一个拥有两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地市,尼山孔庙古建筑群修缮工程被评为首届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集中打造了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曲阜明故城文化产业园等17家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数量居全省第2位,其中,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是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积极建设精品旅游景区,共培育了A级景区132家,数量居全省第3位,打造了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组建了济宁孔子文化旅游集团,4家企业入选两批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精心打造了研学旅游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成功举办了中国(济宁)国际研学旅游创新发展峰会、中国(济宁)研学旅游国际营销大会、济宁文化旅游国际推广大会等一大批交流合作推广活动。大力实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配套提升工程,推动形成“南有博鳌、北有尼山”的大格局。

今年,“中国旅游日”山东分会场活动、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启动仪式均在济宁举行,曲阜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微山湖旅游区荣获山东省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会第一名,5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济宁市国保单位达到41处,数量稳居全省第1位。文旅产业正成为济宁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转型发展的增长极。

孔子博物馆

2019-11-27 ——我市建设文化强市首善之区纪实(下)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2536.html 1 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济宁实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