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首页
第05版:

以发展论英雄 比项目见高低

——济宁经开区新旧动能转换气势迸发

■本报通讯员 王婷婷

11月12日至15日,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现场观摩会和总结会议依次进行,同时晒出评比结果,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展示伟龙绿色有机食品项目、中北锂电项目和中科·哈工大产业化基地项目等3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取得综合评比第八的优异成绩。

抢抓动能转换机遇

聚力打造强企“雁阵”

今年从主导产业、优势项目中择优选取20家发展基础好、市场前景大、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骨干,建立了“一个意见指导、一套专班服务、一本台账对照、多项政策支持”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骨干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能力,伟龙绿色有机食品项目就是该区骨干企业代表项目之一。

据了解,伟龙绿色有机食品项目总投资6.8亿元,项目一期已完成投资4亿元,引进国际一流的全自动智能化食品生产线,生产风味有机食品200余种,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8亿元。伟龙食品以其先进的生产工艺、丰富的产品类别、严格的质量控制成为“三只松鼠”、“乐事”等知名品牌合作商,产品入驻沃尔玛、大润发等多家大型商超。

经开区在“双招双引”中始终立足创新创造的核心基点,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区一业一所”部署要求,建设圣祥小镇、中科北大新能源产业基地、环保装备基地、北方教育装备创新产业城等孵化型、加速型、标准化厂房120万平方米以上,形成了一批创新创业的磁力场、辐射源。

推行招商新模式

创新+企业绑得更紧

今年以来,济宁经开区大力推行“院所+公司+基金+项目”的新型企业招商模式,让创新和产业走得更近、绑得更紧。中科院过程所、哈工大中欧膜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签约落地并开枝散叶。中科院过程工程所针对经开区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产业,确保今后3年内每年不低于引进3家优质科技型企业入园,5年内全部入驻企业15家以上。

中北锂电和中科·哈工大产业化基地两个项目就是经开区通过院地合作、校企合作,招引建设的新兴产业代表项目。中北锂电项目总投资30亿元,由中北润良投资集团依托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专家团队和科研成果,合作研发高性能动力电池电芯、PACK模组、储能电池等系列产品。项目规划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10G瓦时,其中一期产能4G瓦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利税4.8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动力电池及产业链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12亿元。

中科·哈工大产业化基地项目是经开区突破新能源、新材料主导产业打造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该项目在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联合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一流院所高校合作建设。目前已入驻新能源、新材料及相关领域高端制造类项目10个。

哈工大数字化3D超高特种纤维编织智能装备制造项目,为国内国产化首台套3D编织装备流水线,可量产满足军民共用、航空航天领域新材料需求,填补了国内空白;另外,中科院过程所材料与环境工程技术项目、中科院微电子所智能传感器项目、载重无人机及消防机器人项目、中兵泰克航天科技项目、哈工大智能医疗装备生产项目等也已落地试生产。

“一主两辅”产业定位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今年以来,经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聚焦经济发展、“双招双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等主业主责,突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教育装备“一主两辅”产业发展定位,加快培育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向好发展态势。1至10月份,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22.4%,税收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18.7%,税收占比87.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8.8 亿元,同比增长 6.5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8% ,实现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30%。

牢固树立“以发展论英雄,比项目见高低”的鲜明导向,坚持领导包保、部门联动、挂图作战、跟踪问效等行之有效的专班推进机制,全力以赴争项目,精准施策引项目,攻坚克难促项目。今年以来,新建、续建区级重点项目63个,完成投资39亿元。其中,经开区高级中学、邻里共享中心、润河公园一期、美祥路等10余个重点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着眼塑造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用好“双招双引”强力杠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突破新能源新材料等龙头型、战略型产业项目,快速聚集知识、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努力打开发展新通道。

中北润良新能源(济宁)股份有限公司

哈工大数字化3D超高特种纤维编织智能装备项目

2019-11-26 ——济宁经开区新旧动能转换气势迸发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2463.html 1 以发展论英雄 比项目见高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