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首页
第01版:

“产业扶贫” 让困难群众当“股东”

■本报记者 武旭 本报通讯员 李文茂

在济宁经开区疃里镇爱克森服饰的生产车间,繁忙的生产线上工人师傅们正在熟练地进行工序操作。“我们将产业发展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将公司利润以股份分红的形式发放给困难群众,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和企业发展的红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疃里镇目前有40户共72名生活困难群众参加此次产业扶贫项目,产业扶贫项目每年的收益率为投资资金的8%,以人为单位,每年每人可得到1000元的产业分红。

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是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存发展的根本手段,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济宁经开区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依托园区企业优势,采取以“资产注入、投资收益”的形式运作扶贫项目,帮助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实现脱贫致富。为此,济宁经开区精心挑选一批经济效益好、社会责任心强的企业作为产业扶贫的“生力军”。济宁嘉合塑胶有限公司也是此次产业扶贫的参与企业之一,扶贫项目运作良好,共覆盖52户贫困户。截至目前共分红5次,累计为贫困户分红125000元。

“在下一步工作中,济宁经开区将继续致力于产业扶贫项目的建设发展,确保使贫困户的收入得到更多的保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更多的机会。”济宁经开区扶贫办工作人员说道。

2019-11-2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2444.html 1 “产业扶贫” 让困难群众当“股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