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传伏 本报通讯员 张美荣 徐雁鸿 摄影报道
初冬时节,天气已让人感到稍许寒冷。但位于兖州区兴隆庄街道胜利村村头的一家红薯加工企业车间里却十分红火热闹。20多位村民分拣、装箱、加工……干得十分带劲。别小看这家面积不大的加工厂,它在淘宝上可是赫赫有名。2017年9月至今全国生鲜蔬菜行业排名前十,番薯类全国排名前五,“袁小胖”红薯在业内成为知名品牌。这家企业的带头人就是1987年出生的兖州小伙袁蒙。几年来,他秉持创新创业意识,抢抓信息网络经济机遇,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把小小红薯做成了产业,也成就了自己的大梦想。
“后来长大离家,不见乡情,无归的心,飘无所依。后来归乡,双手耕种,重拾乡情,做一个卖红薯的人。”这是袁蒙在他的淘宝店页面上的一首诗,这也基本反映了他的创业历程。袁蒙出生在兖州兴隆庄街道的一个小村庄胜利村,村子不大总共有50多户人家200多口人,村民以种植蔬菜大棚为主业。袁蒙在菜园里长大,农村的情况他十分熟悉。上学的时候袁蒙并不十分喜爱学习,但却有做生意的天分。中考没有考上高中,他被分流到技校学习技术,不安分的他利用假期时间,蹬上家里的三轮车去收购蔬菜贩卖,做起了小生意。一假期下来,袁蒙用自己挣来的钱交上了学费,这让他感觉十分骄傲自豪。
技校毕业后,袁蒙在亲戚介绍下去了加油站工作。但安逸的工作,让他十分不适应。“当时就想创业,不能浑浑噩噩过日子,必须闯出一片天地来。”袁蒙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于是他不顾家人反对辞掉工作,和妻子做起了儿童摄影店。由于对摄影市场不了解,再加上同行竞争激烈,一年下来,袁蒙不仅没有挣钱,还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搭了进去,无奈他只好把店面转让了出去。“那时候真的太惨了,春节的时候,我和妻子兜里就剩下300块钱。”袁蒙想起初次创业依然十分激动。失败没有打垮袁蒙,他不断充实自己,同时虚心向别人请教,总结教训,时刻准备“东山再起”。2015年,电商的蓬勃发展,让他看到商机,于是他开始学习淘宝电商经营,一年多的时间,都放在学习的路上,几乎走遍了整个沂蒙山区,了解当地的农特产,跟着湖北卖脐橙的微商团队学习人家的销售理念以及售后一系列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袁蒙的淘宝小店顺利上线。他严格把控好红薯的品质,做好前期推广,很快就得到了顾客的信赖支持。通过一年的积累,到了2017年淘宝小店销售量稳步提升,年销量达到17万箱。
“搞农产品电商,信誉是根本,产品品质必须得到保障”,袁蒙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他加强管理,耐心细致搞好售后服务,一方面他思考自己搞生产基地,从根源上保证产品质量。在此基础上,袁蒙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在河北唐山创建了红薯生产基地,选用最优质的品种,严格把控红薯生长管理,把品质最好的产品销售给客户。另外袁蒙又在老家建立了加工车间,生产薯条薯片等产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鉴于近年来线上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袁蒙开始涉足线下供应,把市场延伸到线下,把红薯供应到超市、烤薯店,公司效益得到持续提高。截至目前,袁蒙的公司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额1000万元左右,其中烟薯销售量在60万斤左右,2017年3月至今线上销售430余万元,线下500余万元。
“致富不忘乡亲,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最终也要回报家乡。”在袁蒙的生产基地里工作的都是周边的村民,每人每月都能拿到两三千元的收入,同时带动周边冠庄铺、大桥、堡子等村红薯种植,在当地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产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袁蒙用自己踏实苦干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带动了一方百姓发家致富。在兴隆庄街道像袁蒙这样的创业青年还有很多。近年来,兴隆庄街道大力扶持小微创业项目、全力推动全民创业工作,鼓励各种形式的“精英创业”“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最大限度释放创业潜能、激发创新热情,形成凝心聚力抓发展、千军万马创大业的生动局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的支撑点。相信有了像兴隆庄街道袁蒙这样一大批创业者、开拓者,乡村振兴一定能够实现,广阔的农村大地前景必将无比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