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项清 刘建新 杨国庆 陈硕 刘传伏 摄影报道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市民是创城的主体,市民素质的提升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城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让文明行为成为市民自觉行为,使创城工作成为全民行动,令每个人都身处在这场文明考试之中,践行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的价值实践。
榜样力量 传播新风
我市高度重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荐评选工作,建立起村居、镇街、县、市层层推荐评选的工作机制。随着当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逐步深入,我市更是以倡树“德者有德,好人好报”的社会氛围为契机,持续用道德模范的精神感召群众,使之成为有效提升城市文明素养的有力举措。截至目前,共评选全市道德模范215人、济宁好人830人,26人入选全省道德模范、348人入选山东好人榜,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另外,我市持续运用媒体报道、现场访谈、公益广告、展览展示、基层宣讲和故事汇巡演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在身边”学习宣传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在我市逐渐形成了社会各界学习道德模范、尊敬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有效提升了市民文明素养。
志愿服务 人人参与
我市精心组织创城志愿服务活动。招募33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城区各主要交通路口,设立志愿服务劝导岗,在上下班高峰期开展维护交通秩序、宣传交通法规、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等活动;在全市广场、绿地、青少年宫等设置14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为过往群众提供饮用水以及应急充电、充气、免费报刊杂志阅读、信息咨询、公益微课堂等便民志愿服务;组建105支党员团员志愿服务队,2500余名党员团员志愿者走进70余个城市社区开展环境保护、防诈骗、公众应急知识、交通法规宣传及医疗保健咨询与服务、各类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受到广大居民的热情欢迎;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组建青年文明巡访团,广泛动员青年积极参与、支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强化社会监督作用,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方方面面 文明尽显
窗口单位是城市文明形象的“脸面”,街道社区是创城工作的“主战场”。为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我市在窗口行业扎实开展“文明服务、微笑服务、诚信经营、行业规范、素质提升”等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有效拉升了窗口行业、窗口单位服务水平。同时在广大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工作场所,全面优化为民办事服务水平,激发社区“微活力”,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不断拓展“一站式”服务内容,尽可能方便群众,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妥善解决”。社区积极宣传《济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完善“三会一访”,定期召开楼长会议、开展“居民说事·说创城”活动,倾听民声征求民意,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群众切身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一落实解决,邻里关系日渐融洽,美好生活就在身边。
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
文明向上 全民健身
与孩子一起徜徉书海
节日街头飘扬“中国红”
多彩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
和谐邻里一家亲
爱心针线坊 热情为居民
温馨庭院 唱响和谐
文明养成从孩子抓起
鲜花敬礼让
文明服务 一次办好
道德模范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