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
首页
第08版:

蒜乡红色文化:活起来 火起来 实起来

红色基因薪火传 英雄故里更辉煌

本报记者 武旭 通讯员 王伟 摄影 王建通

沿105国道向南进入金乡主城区,气势恢宏的“王杰大桥”映入眼帘,大桥两侧四座红色巨型围栏如同四面飘扬的巨幅旗帜,诉说着英雄故里的荣耀与骄傲。金乡,这座因大蒜而驰名中外的鲁西南小城,拥有着绵延的红色基因和深厚的英雄情结。刘邓大军曾在这里鏖战,为人民军队“千里挺进大别山”写下辉煌的注脚;英雄王杰曾在这里生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故事深深扎根在金乡人民心中。

进入新时代以来,金乡更是涌现出勇救落水儿童而不幸牺牲的英雄少年李目辉,舍己为人、心系群众的好支书李广印,用生命铸就忠诚的齐鲁时代楷模陈新宁,90后救火英雄周珂等一大批践行王杰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典型人物。精神相传、薪火不灭,近年来,金乡县立足现有红色资源结合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实起来”。在飘扬的红色旗帜下,金乡正在完成从鲁西南小城向“中国江北水乡”、从传统农业大县向新型经济强县的华丽转身。

立足现有盘活存量,红色文化活起来

在金乡的红色文化图谱中,英雄王杰的名字格外闪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铮铮誓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蒜乡儿女砥砺前行。在金乡县,红色基因在每个人的血液中流淌,漫步街头巷尾,王杰大桥、王杰广场、王杰大道、王杰中学……一个个闪耀的名字似乎在诉说着英雄从未离开过这片他为之眷恋的土地。

为深入挖掘王杰精神等一批本土红色文化,近年来,金乡县充分盘活“存量资源”利用现有的遗址、旧址、革命历史展示场馆、纪念场馆等,规划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设计开发“红色文化体验游”等旅游项目,使红色文化“活”起来,让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听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观红色文物、读红色经典、看红色电影等形式新颖、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感受红色精神的震撼,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提升红色文化认同。 通过深度挖掘和展现王杰精神的内蕴,持续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掀起红色文化宣传弘扬热潮,激活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血脉深处的红色基因。

为深入开展学王杰活动,推动学王杰活动常态化,金乡县建立了学习践行王杰精神的长效机制,成立了金乡县王杰精神研究中心及山东省王杰精神研究会,依托王杰纪念馆,打造金乡县政德教育基地;依托王杰村王杰烈士纪念馆、王杰故居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了王杰精神传承教育研学中心;金乡县还积极开展“弘扬王杰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主题党日活动,指导各级党组织召开“贯彻学习总书记指示,学习践行王杰精神”组织生活会,与王杰部队签订军地共建协议,定期走访慰问,实现传统共学、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同时,精选一批学校、派出所、公园、广场、道路,以及一些具有指位功能的标志性建筑或设施等,以王杰的名字进行命名,固化城市印记,濡染城市精神。

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把学王杰活动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金乡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率先践行“王杰精神”,做弘扬“王杰精神”的积极倡导者、自觉实践者、有力推动者,为全社会开展践行“王杰精神”树立榜样。金乡县还充分发挥窗口服务行业示范作用,把践行“王杰精神”与文明窗口创建结合起来,开展争创“王杰号”单位活动,推出了一批王杰岗、一批王杰车间、一批王杰队伍,把“王杰精神”融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同时,充分发挥青少年骨干作用,把弘扬“王杰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一批主题学习活动,创建一批王杰班、一批王杰少先队、一批王杰团支部,使他们成为践行“王杰精神”最活跃的群体。

为让“王杰精神”厚植生根,金乡县及时总结全县学习践行王杰精神活动开展情况,在公安、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各个领域,评选表彰一批“王杰式”先进人物、“王杰岗”示范岗位(部门);广泛挖掘和培育先进典型,不断推出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共产党员、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选树一批来自群众、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模范人物,使“王杰精神”更加贴近实际、更富时代气息、更能打动人心。

面对信息传播社交化、碎片化、自媒体化的新形势,如何将红色基因更好的传承、英雄故事更好的讲述,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近年来,金乡县探索建立了立体化的红色文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资源优势和传播渠道 ,运用专题报道、作品展播、革命历史讲坛、名人访谈等形式,发挥知名专家、知名记者、知名主持、知名栏目的“名牌”效应,积累和扩大红色文化的舆论影响力,提高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红色文化的熟悉和认同程度。

现代科技带来鲜活体验,红色文化火起来

如今,这座承载着红色历史记忆的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交通便利、环境清雅、松柏成行、百花斗艳、百鸟鸣翠。景区内布有鲁西南战役和王杰纪念馆、纪念塔、碑廊、烈士墓群、刘邓雕像、重型武器陈列区等红色教育资源,处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成为金乡及周边县市区干群瞻仰革命烈士的重要场馆。这里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廉洁教育示范基地”……

近年来,金乡县依托自身红色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利用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等国家重大节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开展参观和祭扫活动,进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等,不断挖掘羊山战役和王杰精神丰富的历史内涵、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创新思路、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广大干群及青少年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历史洗礼,重温那段艰苦战斗岁月,铭记烈士精神,并将其化作工作和学习的动力。

在位于金乡县羊山景区的鲁西南战役纪念馆,一场现代声、光、电技术和实物展示相融合下视听盛宴将参观者带回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近年来,金乡县以传统展馆为基础,运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等虚拟技术,将展馆及展品通过数据信息采集技术导入网络终端,实现三维实景的展示、宣传与教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时间推回到1952年,为纪念在鲁西南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金乡县在羊山战役的主峰上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成为鲁西南战役牺牲烈士的安葬之地,后改为鲁西南战役纪念馆。2009年经上级批准,金乡县将鲁西南战役纪念馆重新扩建,于2010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整个馆舍总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分为鲁西南战役陈列馆和鲁西南战役全景画馆两个部分。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在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展现从刘邓大军抢渡黄河到以羊山战役胜利结束为标志的鲁西南战役的全过程,让游客沉浸在红色故事场景中。王杰纪念馆和军事文化馆也随之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为游客打造出富有科技感、时尚感、逼真感的红色文化体验之旅。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98周年,羊山景区迎来了“游客”高峰,来自该县周边地区的300余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及培训机构,先后来到羊山景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学习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和王杰纪念馆等,让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得到洗礼,作风得到锤炼,党性得到增强。

从“纸面”到“地面”,王杰精神实起来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金乡人民以勇于拓荒的精神发展大蒜产业,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让这座鲁西南小城崛起为举世闻名的“世界蒜都”。新时代赋予新使命,近年来,金乡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以王杰精神指引生产实践,让王杰精神从“纸面”到“地面”,拉开城市建设格局,硬是把一个“灰头土脸”的鲁西南小城打造成了河湖相连、生态宜居的“中国江北水乡”,从“土里刨食”的传统农业大县逐步转向农业工业并举的新型经济强县。

“金乡并非是热门耳熟能详的老牌休闲城市,但它赢在‘特色休闲’上,赢在了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延续上,赢在了对独有地理条件的有效利用上。”这是金乡县荣获“2014中国最美休闲小城”奖时评审组对金乡的介绍。

独有的地理条件是指金乡县境内24条河流,其中四河绕城,一河穿城而过。曾经金乡并不愿意把这块“金”往自己脸上贴。因为城市规划区内5条河流河道淤积,污水横流,恶臭刺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整个县城一片泥泞,百姓称之“南泥湾”,大自然赋予金乡的秀美内涵反而成了摆在金乡面前的一道难题。金乡认识到,要改变城市的泥泞状态必须要有高标准的规划。金乡县勒紧裤腰带从当时不到2亿的财政中拿出660万做出了一张像样的城市规划图,生态水系规划跃然其上。金乡秉持生态发展理念,以打造“中国江北水乡”为抓手,做活了“治水、扩湖、增绿、融文”4篇文章。总投资18亿元的“九湖五河十八湾”生态治理工程提质扩容,全长40公里的绕城滨河大道全线贯通,建成国家及省级水利风景区各1处、省级地质公园1处、市级湿地公园3处、亲水休闲广场20余处,“河湖贯通、湿地相连、亲水休闲”的“中国江北水乡”风貌日益彰显。近年来,金乡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实施城乡联动开发建设,不断加快城乡环境打造和升级,成功创成国家级园林城市、跨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行列,并入围山东省Ⅰ型小城市试点,人居环境成为金乡的特色品牌。

从传统农业大县转向农业工业并举的新型经济强县,是王杰精神传承在金乡大地的另一番真实写照。翻开近年来金乡提升工业建设水平的成绩簿,一组组数据跃然眼前:新材料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纳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新材料产业园区高分通过首批省级认定,连续五年跻身全国化工园区二十强,入选全国首批智慧化工园区、全省首批智安化工园区试点,食品园区获评“食安山东”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建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储备项目85个,凯赛新材料及研发中心、金利特石墨烯入选省重大项目库,鲁特电工成功进入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凯赛生物入选山东省瞪羚标杆企业、长链二元酸荣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金利特获颁全球首张石墨烯材料产品认证证书。……金乡工业经济呈现出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

曾几何时,金乡辉煌一时的“三金”悄然没落,传统支柱产业倒塌,新兴产业几乎为零,工业经济一度跌入谷底,县域经济也因此一蹶不振。面对阵痛与困惑,金乡县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先后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了金乡经济开发区和济宁食品园区、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三大工业园区”,使之成为工业强县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业集群的主阵地。

蓝图绘就,还需“撸起袖子加油干”。新材料产业园区在筹建之初,没有办公用房,园区一班人就在一片空地上搭起了几间临时板房用来办公,同时给每个人配备一个马扎当做“办公座椅”。自此,一个马扎、一份饭盒、一所临建板房……园区人就这样拉开了艰苦创业的序幕。近年来,园区围绕打造国家级新材料生产基地,共招引项目600多个,经三级专家评审把关,批准落地企业62家,总投资超过600亿元,其中央企和世界500强企业4家、上市公司10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国家863计划项目4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占80%,累计拥有各项专利680余项,5家企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80%的企业实现了二次创业。

“可以说,金乡的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原来一穷二白发展成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区、食品园区三足鼎立,都是广大干部用肩膀艰难地扛起来的,这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在金乡的生动实践。”金乡县委书记董冰说。

2019-11-22 本报记者 武旭 通讯员 王伟 摄影 王建通 蒜乡红色文化:活起来 火起来 实起来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2132.html 1 红色基因薪火传 英雄故里更辉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