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 济宁太白湖新区立足新区发展需要,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通过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齐赴‘四个一线’任(挂)职锻炼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健全完善年轻干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环环相扣的全链条机制,有力营造了新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着眼现实需求和长远需要,坚持从源头抓起,提高年轻干部储备质量。一方面,启动《关于优秀年轻干部齐赴“四个一线”任(挂)职锻炼三年行动计划》,立足镇街基层一线、放管服工作一线、项目建设一线、双招双引工作一线,激励年轻干部在“一线”磨炼摔打、砥砺成才。目前已陆续选派15名年轻优秀干部到“四个一线”任(挂)职锻炼。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党务巡查、日常调研和谈心谈话等形式,加大干部日常考察力度,把在基层党建、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压力大、责任重的岗位上表现优异的年轻干部掌握在平时,适时补充到后备干部队伍。
着眼高素质专业化要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分专题精准施训,优化年轻干部培养路径。今年8月,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两期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四个一线”部分优秀年轻干部、2019年“优才计划”录用人员以及新区管理的部分副科级领导干部等共计100余人人参加培训。培训旨在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了优秀年轻干部队伍能力素质。
着眼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坚持既搭梯子,又压担子,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一方面,加强轮岗交流。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从全区干部中择优推荐12名干部到镇村、企业服务队,为实现新区乡村全面振兴、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输入动力。另一方面,强化动态调整。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秉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打破隐性台阶。根据《关于优秀年轻干部齐赴“四个一线”任(挂)职锻炼三年行动计划》,提拔重用交流科级干部33名,为镇街进一步充实力量,补充新鲜血液,逐步化解新区干部队伍晋升“天花板”现象。
着眼年轻干部良性成长,坚持从严管理与正向激励相结合,确保留得住、用得好。一是政治上关心。建立年轻干部“执行力档案”,对纳入后备管理的年轻干部,安排所在单位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一名业务科长进行传帮带,按照工作标准、学习教育、纪律作风更严一层的要求,帮助年轻干部尽快成长。二是工作上支持。加强对急需紧缺人才等群体跟踪管理,明确专业人才必须用到专业岗位,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三是管理上从严。把执行力作为评价年轻干部的重要内容,对工作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及时调整入库,对日常表现差、群众满意度不高的,调整出库,推动年轻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