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施更加完善
闪光斑马线
过街请求式信号灯
创城改变生活之交通环境篇
2019年是文明城市创建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市按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巩固强项、提升弱项”的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组建工作专班,实行挂图作战,践行“天天都是工作日、月月都是冲刺月、年年都是大考年”,推行“一线工作法”,提升干部执行力,创城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即日起本报连续推出“创城改变生活”图片版,全面展示我市创城成就,鼓舞全市干部群众继续埋头苦干,为持续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而继续奋斗。
交通秩序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创城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紧盯补设施短板、助精细管理措施目标,着力实现“小改动大提升”,通过封堵路段掉头口、安装人行道隔离桩、设置行人和非机动车等待区等措施,着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让整个城市运行更加顺畅。如今,行走在济宁的大街小巷上,道路顺畅有序、交通设施先进完善、行人遵规守则。交通之变,反映了我市创城成果,彰显了城市文明程度。
作为缓解济宁市主城区南北向交通压力的重点工程正式通车。犹如一条卧龙的火炬路跨线桥,横跨于铁路线之上,成为城市中一道新的风景线。近年来,我市全力全速推进在建重大交通工程建设。火炬路跨线桥项目、王母阁路跨线桥项目、车站南路跨老运河桥项目、车站西路综合管廊和升级改造项目、内环高架及连接线项目相继实施,并全面打通主城区断头路,升级改造主城区主干道,渠化改造交叉路口,城市交通硬件设施得到质的提升。
“按下按钮,车辆就停下来了,这样过马路真是太人性化了。”近日,家住人民公园附近的朱老先生对设置的“过街请求式信号灯”赞不绝口。为提高通行效率,我市着力推进城市交通设施精心化管理,采取新增改造交通信号灯、增设维修道路隔离护栏、规范安装交通标识等措施,维护了良好的交通秩序。
创城,让文明出行成为一种习惯。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市民经过“创城”工作的洗礼,不论是在工作岗位还是在志愿者岗位上,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倡导文明交通,让文明出行渐渐变成一种习惯。另外,我市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联勤联动管理模式,推动交通管理社会化。针对机动车违停的管理,持续加大惩戒力度,形成高压严管整治氛围,机动车违停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文明出行从小抓起
机动车停放有序
整治非机动车违规行为
白色风景线
文明礼让成常态
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火炬路跨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