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贵清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现价值目标,引导价值取向,遵守价值准则,为民生工程奠定雄厚的国家基础,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
实现价值目标,为民生工程奠定雄厚的国家基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深刻表达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意志,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只有实现这一价值目标,才能强基固本,为民生工程奠定雄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当代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日益富裕、民主法治不断健全、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和谐不断提升。中国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的实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日益接近。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大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老百姓才能有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既是为民生工程奠定雄厚基础的过程,也是民生不断改善的过程。
引导价值取向,为百姓好日子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我国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就业难、看病难、房价过高、分配不公、民主法治不健全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加突出,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有赖于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激发社会活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加强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百姓,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问题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老百姓的好日子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
遵守价值准则,为百姓好活法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普遍的提升,社会上涌现出一大批道德建设模范人物,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一些社会成员理想迷失、信念动摇、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敬业精神缺乏,心中充满着骄气和怨气,等等。社会是由单个的个人组成的,老百姓的好活法,需要每个公民遵循基本的价值规范和良好的交往氛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规范。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规范贯穿于我国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使每个公民能够开放、包容和理性地爱国,使每个公民能够忠于职守、勤业敬业,使每个公民能够诚实无欺、讲求信用,使每个公民能够相互尊重、理解宽容,从而塑造出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水平,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百姓好活法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高翔
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高峰,它既是时代的地标,也是通向未来的起点。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一重要论述科学概括了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准确揭示了不同阶段的历史地标,为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指明了方向。
三大里程碑科学概括了
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苦难和屈辱中挣扎的中国爆响的第一声春雷,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一大里程碑。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成功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斗,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树立起一座宏伟的历史丰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这一伟大历史性事件,彻底终结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宣告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华民族赢得了历史性的新生,这是我们走向民族复兴的基础。在党的领导下,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不断成长。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消灭了剥削制度,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各族人民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经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防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军队不断壮大;等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开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注定要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世界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华民族创造人间奇迹的40年。以经济建设为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以人民生活为例,40年来,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我们建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人民缺吃少穿、忍饥挨饿的时代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改革开放4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大里程碑蕴含着
深刻的历史启示
回首五四运动以来百年中国历史,仰望三大里程碑,我们能得到许多宝贵的教益。
三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标明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但同时又贯穿着一条鲜明主线,彰显着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历史使命和担当,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要实现民族复兴,最根本的前提就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三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揭示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伟大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恩格斯说:“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以后,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旗帜和灵魂。此后近百年的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就从根本上坚持了科学精神;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就从根本上掌握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当然,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和中国历史、国情、实践紧密结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思想。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创造人类发展的历史奇迹,关键在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历史的实践与经验告诉我们:当代中国要创造新的辉煌,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继续创造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
三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昭示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社会变革有其客观必然性,非单纯主观意志所能左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站在历史舞台的中央,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者,是20世纪以来时代潮流大浪淘沙的结果,是人民选择的结果。近代以来,在中国众多政治组织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真理,并最善于运用和发展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最能代表并捍卫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始终站在时代进步的最前沿,永不止步,不断进取,引领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提升;只有中国共产党具有最强大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拥有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领导核心。实践反复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就有了主心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理论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