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陈浩)今年以来,任城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审议+测评+跟踪”三维立体监督模式,通过立体化调研、精准化审议、持续性跟踪,推动养老服务从“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迈进。
机制创新,为传统孝善注入监督刚性。任城区人大常委会着力打造“收集—评议—交办—跟踪—问效”全链条监督模式,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精准转化为职能部门的“责任清单”,并明确整改时限与标准。综合运用审议报告、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多元手段,在专题询问中直击痛点,并以无记名投票测评等方式,确保“民之所盼”落地为“政之所行”。
一线破题,将履职脚步深入服务现场。任城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南苑街道凤凰怡康智慧养老信息平台、金城街道梦圆社区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越河街道兴隆社区“孝善食堂”、二十里铺街道敬老院等一批覆盖不同模式、层级的代表性医养结合机构实地调研,与入住老人、一线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实地检验家庭养老床位、智慧呼叫系统等设施的运营实效。根据调研情况形成《全区养老服务问题清单》,为任城区成功获评“全省医养结合先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果转化,用硬核数据托起幸福底色。在人大监督的持续推动下,任城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区委、区政府将养老事业纳入全区发展规划,同时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实现了服务供给的无盲点延伸。一系列成果标志着养老服务体系的提质升级:全区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至73.2%;15家“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的全域服务网络构建工作扎实推进。此外,通过发放补贴、推广托养服务等举措,有效增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内涵拓展,以智慧人文赓续时代新篇。任城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到“优”的内涵式发展。智慧养老方面,持续推进“菜单式”精准服务,“一刻钟智慧养老服务圈”已基本建成并初见成效。医养结合方面,推动卫健、医保与民政等部门共建医康养联合体,试点“家庭病床”医保结算,惠及众多失能老人。安全监管方面,推动智慧消防、“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手段全覆盖,相关经验入选全省创新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