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全媒体记者 赵文姝 肖珊)10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实干绘就‘十四五’答卷 凝心续写发展新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场),介绍“十四五”期间济宁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情况。
近年来,济宁市锚定“走在前、勇争先”,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有效激发了发展活力、增创了发展优势、夯实了发展后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扛牢全面深化改革责任,创新推出务实举措,切实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见效。出台一系列引领性改革文件,5年累计谋划确定392项改革任务,建立健全指挥部工作体系,凝聚改革工作合力,实施“三督三察”,以考核、督察激发各级各部门抓改革落实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在2022年度、2023年度省对市改革考核中,连续两年取得全省第3名的成绩。
加快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激发改革动力活力,加快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出台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和评估办法,建立“五链融合”协同机制,“一链一策”推动“232”优势产业强链壮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实施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济宁建设,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大力实施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着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展济宁智慧全能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国家级标准化建设,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
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扛牢文化“两创”使命担当,奋力打造文化济宁样板。全力建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持续推进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新三孔”,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大文化活动。构建“清单化推进、品牌化引领、全域化覆盖”服务体系,一体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
聚力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提升民生保障服务水平,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成市公共卫生“六大中心”。打造“济时救”闭环救助品牌,创新“济时救”先行救助机制。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纪检监察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坚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力打造过硬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