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微山湖上迎来大闸蟹捕捞和销售旺季,微山湖的蟹农们进入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季节。在高楼乡永胜村,蟹农刘林会正忙着将一笼笼肥美的大闸蟹打捞上岸。“微山湖大闸蟹具有青壳白肚、金爪黄毛、体壮膏肥、香味浓郁的特点,今年行情还不错。”刘林会向记者展示微山湖大闸蟹的独特品质。
据了解,在政府引导、银行支持、农担增信的三方协同下,山东农担已累计为微山县3846户养殖户提供担保贷款15.29亿元,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为微山湖藕虾、虾蟹混养等特色产业注入发展动能。
政府搭台 营造普惠金融生态
微山大闸蟹养殖产业历经30余年发展,已成为养殖面积20万亩、年产量1.8万吨、年产值30亿元的特色产业。面对产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题,微山县政府主动作为,构建起政银担协同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措施、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农担工作高效有序开展,针对性提供“一揽子”产品营销,做到授信全覆盖,致富不等“贷”。
“为更好地发挥政策效能,微山县财政主动落实20%的分险政策,目的就是让银行敢放贷、农担敢担保、农户敢发展。”微山县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传亮介绍:“我们联合省农担公司,通过下沉走访、组织座谈等方式,把惠农政策精准推送到户,着力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对虾蟹养殖、藕虾混养等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效果非常明显。”
银担协同 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在政担协同的政策保障下,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让金融活水畅流田间塘头。
“多亏了农担的170万元贷款,让我心里踏实了。我们的大闸蟹品质好、味道鲜美,如今已销往全国各地,我们家就靠养螃蟹挣钱,这两年收入都挺好的。”养殖户刘林会感慨道。他从事虾蟹养殖近20年,承包600多亩养殖塘,每年需要大量的租赁费,常常为资金犯愁。
同样受益的还有微山藕虾养殖户刘占领。他从事养殖行业10余年,养殖塘573亩,主要养殖龙虾和种植藕。“购买虾苗、饲料、藕种等需要大量的资金,农担公司和微山农商银行贷给我80万元,解决了我的资金难题,让我能专心搞养殖。”刘占领深有感触。
微山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超介绍,该行与农担公司联合推出“虾蟹养殖贷”“按揭渔业贷”等信贷产品,通过驻点办公、金融夜校、行业座谈等形式,把金融服务送到塘边。截至9月末,已发放鲁担惠农贷589户,金额2.79亿元。
农担赋能 破解融资增信瓶颈
山东农担作为连接政府与市场的关键纽带,有效解决了微山湖养殖户缺乏传统抵押物的痛点,成为他们获得银行资金的“信用钥匙”,打造了具有湖区特色的农担支农模式。
“农担的核心价值,就是‘增信、分险、赋能’。我们紧贴微山渔业养殖户的实际需求,通过量身定制担保方案‘增信’,与政府共同‘分险’,让银行敢放贷、农户好贷款,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目前,我们已累计为全县3846户养殖户提供担保贷款15.29亿元。”山东农担济宁分公司业务经理付海波说。
农业银行微山夏镇支行行长张妍补充道:“我们与农担公司建立协同机制,依托农担政策优势及风控体系,与银行专项服务团队形成合力,采用‘水路+陆路’走访,把信贷送到农户家门口。结合农行数字化平台与农担高效协同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高效满足养殖户的资金需求。”
从政府搭台与风险分担,到银行的产品创新与服务下沉,再到农担的信用增信,政银担协同支农模式不仅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户的融资难题,更推动了微山湖渔业生态养殖的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汝腾 通讯员 付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