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微山讯(通讯员 焦裕如 宋方茹)近日,一名因交通事故陷入“多发伤、重型颅脑外伤、胸部外伤”危重境地的患者被送至微山县人民医院就诊。当时,患者意识不清、头面部创伤较多,还伴随恶心呕吐、鼻腔流血性液体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生命体征岌岌可危。该院立即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对该患者进行抢救。
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ICU)后,右侧瞳孔散大至4.0mm,左侧3.0mm,对光反射消失——这是颅内压急剧增高、脑疝风险的极端危急信号!当时,患者出现大量呕吐、呼吸极度困难,血氧饱和度骤降至89%,心率暴跌至45次/分,生命悬于一线。
“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准备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指令一下,ICU团队应声而动。气管插管迅速建立生命通道,呼吸机为衰竭的肺部提供支持;纤维支气管镜精准吸出气道反流物,化解窒息风险;快速补液、降颅压药物输注……一系列抢救措施密集实施。很快,患者心率回升至78次/分,血氧饱和度升至98%以上,暂时稳住生命体征。
然而,CT检查又揭示新的危机,患者存在左侧大量创伤性血气胸,受压的肺脏严重影响呼吸功能。心胸外科团队紧急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随着引流管置入,大量气体和血液被顺利引出,胸腔压力骤减,为后续颅脑手术扫清障碍。
紧急处理后,复查的颅脑CT结果再次拉响警报,患者颅内出血量显著增多,中线结构左偏,脑疝持续加重!“有急症手术指征,必须立即开颅!”神经外科主任周之珍阅片后迅速做出判断。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并获得支持后,手术室开启“绿色通道”,一场与死神的终极较量正式打响。
在麻醉科团队的精准护航下,周之珍带领朱德永、岳宝朋医师为患者实施颅内血肿清除术、右颞极脑组织部分清除减压术、颅内压探头植入术、去骨瓣减压术及头皮清创缝合术。当骨瓣被打开、巨大血肿被清除的瞬间,受压的脑组织恢复搏动——这场硬仗,让他们成功从死神手中抢回了生命。术后,患者返回ICU接受全方位监护,目前病情逐步稳定。
从命悬一线到转危为安,这场手术的背后,是微山县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综合救治能力的强大支撑。这并非单一科室的单打独斗,而是由急诊、ICU、影像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部门组成的生命接力,他们共同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