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
第04版:

邹鲁火虎舞动山河

陈秀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各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创造形成并世代传承的精神财富,是民族文化的烙印和智慧的结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位新闻人担负的文化使命。他们用文字和镜头,完成着时代气息的敏锐捕捉,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浩瀚书写。

正月十六,是邹城美食达人、融媒体新闻记者朱磊忙碌的一天。他完成台里的工作,顾不得吃晚饭,就和吕卫峰赶去石墙镇上九山,拍摄“火虎”。

火虎,顾名思义,即浑身冒火的“老虎”,是由邹城市太平镇平阳寺村周家,根据舞狮表演和民间礼花筋表演,综合演变而来的,已有120余年的历史,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演中,打虎人手提火棒,威武雄壮,气宇轩昂。在鞭炮齐鸣、锣鼓合奏中,火虎腾跃而出,人与虎争持搏斗,表演中火花闪烁,光影交织,极具艺术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

上九山古村落,位于邹城市石墙镇驻地西南8公里,始建于北宋初年。元初因户大人多改村名段山庄,元末中原大战毁于战火。明洪武年间(1368年)郑、聂、满三氏,由山西迁来定居。因周围有大小九个山头,故取名为上九山村。

村落全由石头建造而成,石路、石屋、石瓦、石墙等,空气清新,风景宜人,可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翠竹共青天斗碧,奇花与丽日争妍。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更是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随着景区安全管理的完善,灵活多样的惠民演出和研学游等活动,一场接着一场,让人应接不暇。“邹城这只火虎”,就现身在正月十五闹花灯时节。朱磊和吕卫峰到现场时还不到七点,简单吃了个夹饼充饥,就定好了机位,各项工作准备就绪。

随着鞭炮齐鸣的“噼里啪啦”,锣鼓喧天的“咚咚锵锵”,朱磊看了看表,已是八点钟。此时,灯光全部熄灭,两个风火轮向广场中央滚动而来,后面紧跟着一只满身是火的“猛虎”。

随着满场的欢呼声,火虎动作敏捷娴熟,用扑、掀、剪与风火轮打斗,满场喝彩与欢呼声接连不断。直到九点,火虎表演节目完美谢幕。观众意犹未尽,久久不肯散场,开心地讨论着一幕幕精彩的场景。

朱磊和吕卫峰回来,更是顾不上休息,加班剪辑、制作、发布。好家伙,视频一出,上了好多个大热门,先后登录了闪电新闻、中宏网、齐鲁网、大众新闻、学习强国、新华社等数十家平台,“邹城这只火虎”火遍了大江南北。

“邹城这只火虎”,也是来之不易。短短的一小时表演,光是制作就要二三十人的团队,花费大半个月时间。“风火轮”和“火虎”表演,既要高度默契,保持安全距离,又不能太过疏离, 一旦失误,整个活动也就功亏一篑。

这只红遍全网的“火虎”,让人们看到了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上九山“火虎”表演,让人们看到了团队的凝聚力,以及文化的自信与自觉。

2025-10-19 陈秀珍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3905.html 1 邹鲁火虎舞动山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