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微山讯(通讯员 朱静)近年来,微山县欢城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创新推行乡村振兴合伙人机制,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有效整合土地、厂房、人才等要素资源,精准对接市场所需,打造了一批“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的乡村振兴项目,逐步形成资源盘活、就业增收、集体发展的良性循环。
构建多维体系,凝聚振兴合力。以“党组织+合伙人+村民”三维联动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党组织主动作为,全面摸排各村资源,建立要素需求清单,广招乡村振兴合伙人。以“湖光乡韵”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核心打造共富基地,推动大棚种植、金蝉养殖等特色产业抱团发展,精准引进光大渔业、喜之袋电商等优质合伙人,为产业注入技术动能和市场渠道。拓展“双圈融合”路径,推进“就业+便民”协同发展,苹果王渔网厂设置“妈妈工”“爷爷匠”等灵活岗位,电商公司提供居家客服,实现村民就业生活两不误。
聚焦关键环节,破解发展瓶颈。依托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全力实施“三个锚定”,精准破解乡村发展中的资源分散、资金短缺、人才匮乏难题。锚定资源整合,祥和新村、卜寨村等村庄统筹盘活闲置资源,助力低效厂房升级为电商仓储中心,采煤塌陷地变身水蛭养殖基地,全镇累计盘活闲置房屋土地65处。锚定风险共担,创新党支部入股+合伙人投资模式,苹果王渔网厂项目村集体入股42万元,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锚定服务保障,各村党支部全程护航,从协调厂房租赁到组织招工活动,助力项目稳健运营。
产业赋能见效,绘就共富图景。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机制,欢城镇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收入与集体经济实现双增长。龙珠新村水蛭产业年产值突破1.5亿元,带动200余户村民参与养殖;山东喜之袋电商年销售额达620万元,帮助6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全镇累计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16名,培育特色项目11个,近500名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村集体年增收超100万元。这一模式不仅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更推动形成了党组织主导、合伙人发力、村民受益的共赢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