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扈宏毅
2024年4月,山东恒旺工程机械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内,企业自主研发的首台130吨级HW1300大型履带式挖掘机正式下线,这款产品“自重130吨,一斗下去就能开挖土方8.1立方米,堪比一个小型泳池,工作效率较传统挖掘机至少提升15%。”恒旺集团总经理刘小伟说。
随着绿色智能制造基地的投用,刘小伟预计,企业重点打造的中大型推土机、挖掘机等主要产品,可增加销售额50%。
向海图强——
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
记者在恒旺集团绿色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厂房外看到,上百台小型机械设备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耀眼,正准备装箱运往东南亚;厂房内宽敞明亮,地面一尘不染;一台台大型推土机、挖掘机高大威风,排列整齐;身着工装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临近的二期厂房正在建设中,刘小伟说,“项目整体建成后,预计可以实现年产大中型工程机械设备3000台,力争成为工程机械领域民营企业单项标兵。”
恒旺集团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建立之初,恒旺走的并不是自主生产研发的路子,几位“80后”创始人把落脚点放在电商这条路上。
时间倒转至2011年,济宁恒旺工矿机械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但当时公司并没有自己的产品,而是做国内贸易中间商。后来,董事长刘明涛发现国外贸易领域鲜少有人问津,值得一试,于是,2013年,恒旺的跨境电商业务按下“启动键”。
2013年以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致力于打造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这给“工程机械出海”铺就了一条宽广便捷的路。
“海外市场能看到明显的需求,当时,东南亚等地区正在大兴基建热潮,对于中国的基建产能有着巨大的需求,直接推动了工程机械设备的出口增长。”刘明涛说。
恒旺抓住了时代机遇。十几年来,跨境电商领域已成为他们的一大优势。近两年,不少企业前来“取经”。
逐梦新舞台——
筑高质量发展根基
大道之行,开放而兴。“我们被市场推着不断往前走,市场是越干越大的。”刘小伟告诉记者,随着外贸业务开展,他们了解到外国客户习惯在下单前到企业实地查看了解情况。于是恒旺的领导层果断决定,要建工厂和生产线,生产自己的产品,打磨自己的品牌!这是一次理念上的转变,也是一次实践中的飞跃。
2016年2月,注册成立了山东恒旺集团有限公司,5月,在太白湖区石桥镇组建恒旺产业园,开启生产制造二次创业。从生产中小型机械设备着手,十多年来,产品从一百多斤到几百斤,从轮式到履带式,设备在不断丰富,业务在不断拓展。
重工机械是济宁传统优势产业,山推、小松等老牌企业长期占据市场份额,恒旺起步晚,规模小,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会不会感到压力重重?
刘小伟笑着说:“也许别人看到的是竞争的压力,我们看到的,正是济宁这座老牌工业城市拥有的产业基础,跟着身边的‘老大哥’学习,再结合自己的外贸优势,我们相信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不做市场的跟风者,而是做新品的开荒者——恒旺边生产边摸索,先观察客户尚未被满足的精细化需求,再整合供应商,改进产品,像“拼积木”一样给出个性化解决方案,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互联网+传统制造业”的创新之路。
不久,恒旺迎来新的机遇。2016年,非洲多个地区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一位客户因此联系他。
“后来这个客户又陆陆续续买了百十台机器,每口水井都可以解决5公里范围内的用水问题。”刘明涛说,“我们产品的出口也是从那个点好转,开始都是赔钱的。”后来,这样的单子越接越多,可以说,企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
如今,恒旺依托科技创新,依据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不断进行智能化改装,突破多项技术难题,研发了各种新型实用机械设备,挖掘机、推土机、钻探机械、光伏打桩机、装载机等40多个品类远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出口额实现连年倍增。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恒旺在自己的发展轨道上正拔节生长,2017年,刘明涛当选济宁市第三届“青年创业先锋”;2019年,山东恒旺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先后获得各类专利200余项,并通过ISO、欧盟CE、法国BV等10余项质量、安全检测项目认证。
以人为本——
驱动业务增长引擎
进入“蓝海”,需要练就高超的“游泳”技术,恒旺始终选择在市场中“练兵”,内练本领,外树形象。
谈及企业最看重的,刘小伟直言是“人才”,有了人才,才能创新研发,才能拓展贸易。
恒旺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组建、打造优秀的贸易和研发团队。目前,公司外贸团队达到了200多人,有效满足了市场差异化、定制化需求,为应对当下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以高工资吸引高等研发人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支持;
刘明涛有个私人邮箱,专门用来接收企业员工的意见、建议,有价值的拿到会上商议,很多建议都被采纳了;
每一年,恒旺在年中和年末工作会议上,都对业务标兵给予表彰和奖励……
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多种功能区、休闲美食、停车充电等一系列贴心服务,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企业员工总数从初创时的20人增加到了2000余人。
企业唯有不吝于投资员工,才能在未来的数字化变革中取得竞争优势。
“以人为本”还体现在坚持以服务赢得客户的长期支持。
河南洛阳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吴先生购入了一辆HWL80-9轮式挖掘机,在机器工作了582小时后,恒旺“质量万里行”服务小队为这台挖掘机进行了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后现场立马维修养护,直到问题全部解决。
售后人员和客户的交流情况,客户的需求和建议,都被记录、整理下来,反馈到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提升产品性能的“助推器”。
“机器问题少了,干的活就多了,创造的效益就高了。”服务小队李经理说。想客户之所想,帮客户之所需,是恒旺沉淀下来的服务理念,又转动了企业业务增长的“飞轮”——更优质的配套服务,能够帮助抢占更大的海外市场。
“红海”思维——
开辟持续进步的动力源泉
随着我国构建开放合作型的经济体系,工程机械领域也涌入更多的竞争者,当“蓝海”变成“红海”,企业怎么应对?
刘小伟坦言,竞争愈加激烈是必然趋势,但这也是前进的动力。“我们及早建设海外仓,目前已经完成了‘一带一路’国家的海外仓布局,时间平均缩短了20天。同时,积极参加‘一带一路’线上国家的机械类展会和商务交流活动,我们带着设备,展示产品和服务,提升品牌知名度。”
作为外贸和制造企业,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挑战时,恒旺更注重稳步成长和战略规划。
在谈到未来发展时刘明涛表示,一方面,加速市场多元化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尽管外贸成绩突出,但国内市场依然是恒旺的‘压舱石’。”另一方面,推动产业与价值链升级,在智能制造、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让“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等关键词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新产品中,增强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