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故里邹城,一场以“机制融创、服务融心、宣教融情”为核心的金融消保新模式正持续深化。自创新举措实施以来,邹城金融监管支局推动金融消保工作从“后台”走向“一线”,从“事后处置”转向“主动服务”,“儒韵消保”品牌在回应群众急难愁盼中日益深入人心。
机制融创:筑牢防线解纠纷难题
“真是太及时了,不然快递车运营都成问题!”邹城市国运公交公司负责人感慨道。此前,该公司快递车辆在交强险续保过程中,因保险公司无直接审批权限且多次上报未获审批,一度面临脱保风险。支局接到求助后迅速响应,组织双方现场调解,强调保障城乡快递车辆运行对“快递进村”工程和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并全程跟踪协调,最终在脱保前成功续保,有力保障了农村快递服务网络的顺畅。
这起纠纷的高效化解,得益于邹城金融监管支局“清单+上墙”机制创新。通过将上级消保要求细化为4项重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人与完成时限,并将《接访人员工作规范》《投诉处理流程图》等重要制度上墙公示,切实推动制度从纸面落到实处。此前,钢山街道居民李先生就因某保险中介未充分披露产品信息引发纠纷,来到支局“真心感触・真情沟通”调解中心后,工作人员按流程当天受理、核实,次日组织调解,3个工作日内便圆满解决。截至目前,该调解中心累计成功化解金融纠纷36起,为消费者减轻债务负担168.87万元,满意度达到100%。
服务融心:扎根基层暖百姓心田
“张大爷,您一定记牢,凡是陌生人让转账,千万不能信!我给您讲讲这防诈骗宣传单上的重要内容……”在邹城市石墙镇,“流动金融服务车”驶进乡间,工作人员正俯身耐心为老人们讲解防诈知识。65岁的张大爷曾险些陷入“冒充客服退款”骗局,正是一次入村宣传让他识破骗局、避免损失。不仅如此,当村民王大姐因社保卡激活问题与邹城农商行沟通不畅时,服务车工作人员迅速联系网点负责人到场,指导她当场完成激活,省去了往返奔波之苦。
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出行难、办事难”问题,支局创新推出“固定站点+流动服务”模式,依托12个覆盖主要乡镇的普惠金融服务站,流动服务车深入偏远村庄8次,将金融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流动服务车不仅承担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职能,还能现场协调处理简单纠纷,累计高效化解6起矛盾,实现群众诉求响应及时率100%,平均处理时长大幅缩短,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宣教融情:文化赋能传消保理念
“‘友者有信’,做金融业务,本质上就是做诚信。”在邹城农商行的一场消保培训会上,讲师引用孟子名言,深入浅出地阐释金融机构的诚信义务,引发员工强烈共鸣。将儒家经典融入消费者教育,成为“儒韵消保”品牌的鲜明特色。
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宣传日期间,在支局指导下,21家银行机构在孟庙举办“扔骰子学消保”互动活动。骰子六面印有“禁止误导销售”“个人信息保护”等实用知识点,市民在游戏中轻松学习。邹城一中学生小林表示:“这样学消保一点也不枯燥,我一下子记住了好几条维权办法!”不仅如此,支局还创作了《消保阵线联盟》主题曲,将“金融为民”理念融入歌词,借助春节、五一等节日广泛传唱,生动展现“消保人”专业温暖的形象。日常宣教中,持续打造“儒韵邹城・金融护航”品牌,在办公区域悬挂“儒家名词句”展板,定期策划融合儒家文化元素的专题活动,构建“线上扩面+线下增效”立体宣传网络。如今,“儒韵消保”已成为邹城金融消保的闪亮名片,邹城金融监管支局用“三融工程”持续守护着金融消费市场的稳定与和谐,让群众在金融服务中切实感受到温暖与安心。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