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1日
第03版:

谈“节”色变莫要慌,中医助您早预防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 张珍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导致不少疾病处于高发状态。肺结节就是其中一种,人们谈“节”色变,让肺结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浅谈中西医对肺结节的认识

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影像(通常是CT扫描)上表现为直径≤3厘米的类圆形、局灶性、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而中医认为,肺结节的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全身性失衡在肺部的局部表现。其核心病机是本虚标实,即人体正气(尤其是肺、脾、肾之气)亏虚为本,痰浊、瘀血、气滞等病理产物相互搏结于肺为标。

1.痰浊:由脾肺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致。可阻滞气机,可随气流窜,停聚于肺络。

2.瘀血:“气为血之帅”,气虚或气滞都会导致推动血液无力,形成瘀血。久病入络,脉络不通,同样形成瘀血,痰和瘀常常互结,称为“痰瘀互结”。

3.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津血运行失常,加重痰凝和血瘀。

4.毒邪:包括长期吸入的烟草之毒、空气污染、厨房油烟等外毒,以及体内痰瘀日久化热所生的内毒。

通俗一点就是:肺、脾、肾气虚,就像土壤贫瘠;进而产生痰湿、瘀血,就像杂草和垃圾;随后在气滞(风吹不动)的环境下堆积;再遇到外来的毒邪,就像催化剂;最终在肺部凝结成结节,就像垃圾堆。

中医预防小妙招

1.饮食调理

润肺化痰:梨、百合、银耳、莲子、白萝卜、枇杷。

活血化瘀:黑木耳、山楂、玫瑰花茶、洋葱。

补气健脾:山药、薏米、黄芪粥、党参鸡汤(脾胃强则痰湿不生)。

忌口:辛辣刺激、油炸油腻食物(易生痰热);生冷寒凉(损伤脾阳,加重痰湿)。

2.健康生活

远离外邪:中医强调“治未病”,建议戒烟限酒、避免吸入油烟及污染空气。

适度运动:八段锦、慢跑等,增强肺活量。

呼吸功能锻炼:每日晨起练习“呬字诀”(六字诀中的养肺法)。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夜间11点前入睡(养肝血,助肺气肃降)。

3.情志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可按摩太冲穴(疏肝)、膻中穴(宽胸理气)。

4.穴位保健

肺俞穴(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或按摩,补益肺气。

太渊穴(腕横纹桡侧端):肺经原穴,常按可调理肺气。

隆穴(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化痰要穴。

注意事项

1.定期体检:低剂量CT是筛查肺结节的有效手段,中医预防不能替代现代医学检查。

2.及时就医:若发现结节,需明确是良性还是恶性,中西医结合治疗更稳妥。

3.避免误区:勿盲目服用“散结偏方”,可能加重肝肾负担。肺结节不等于肺癌,但需动态观察变化。

中医从整体观出发,通过辨证论治,调理脏腑功能,祛除痰瘀毒邪,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但必须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才能提供最佳管理策略。

2025-09-1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1745.html 1 谈“节”色变莫要慌,中医助您早预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