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泗水9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珊)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乡村振兴合伙人与片区融合发展的有关情况。
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样板田”,“乡村振兴合伙人”正是激活这片“田”的关键动能。近年来,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作为服务片区建设的核心举措,汇聚各类人才投身示范片区建设,累计招募合伙人1031人、片区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落地项目725个,带动农民增收6亿元以上。
聚焦示范片区“资源闲置、人才短缺”痛点,创新招募机制,让合伙人与片区需求精准匹配。在全市308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150处“乡村振兴工作站”,全面摸排乡村特色资源及闲置资产,征集村“两委”合伙意向,累计征集合伙项目1105个。在重点城市设立“合伙人招募联络站”,主动对接高校、企业,寻访乡村运营团队、产业专家。依托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外商会等渠道,招引企业家、创业者、投资者、济宁籍在外能人。鼓励合伙人以创办企业、资金投入、技术入股等方式,与村集体共同开发资源、发展产业项目。
围绕示范片区合伙项目“落地难、发展慢”问题,构建政策、服务、培育三位一体支持体系,确保项目稳步推进。出台《支持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的若干措施》,联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编制合伙人政策包,在项目报批、创贷申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完善专班服务制度,将合伙项目纳入服务专员常态化联系服务范围,提供政策落实、人才招引、用工招聘、技能培训等全链条服务。开展合伙人“问需问计”活动,形成需求清单、建议清单,开展专家服务片区发展系列活动,为合伙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对优秀合伙人,加强评价激励,让合伙人在乡村发展有待遇、有荣誉、有机遇。
立足“合伙人得发展、片区得提升、村民得实惠”的目标,让合伙项目成为示范片区振兴的“引擎”。引导合伙人依托片区特色资源,打通产业链条,带动片区特色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鼓励片区村集体、村民积极参与合伙项目,村集体采取盘活闲置厂房、集体用地等经营性资产或直接投入资金等方式入股,村民通过房屋出租、开办店铺等方式参与,实现资源集约利用、项目稳定分红。健全合伙项目用工保障机制,组织开展项目用工技能培训、市场招聘等活动,优先推荐片区村民到合伙项目就业,支持村民围绕项目配套自主创业,提供创贷资金、创业指导。